余韬
,
马晓燕
,
李毅卓
,
栗志广
,
强秀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一锅逐步加料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制备了一种蝌蚪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并用静态呼吸图法制备该共聚物蜂窝状结构的多孔膜,研究成膜条件如溶剂种类、聚合物浓度、相对湿度等对聚合物多孔膜形貌的影响,以及空气/硅片、空气/水和空气/冰3种成膜界面对膜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气/硅片界面上,以三氯甲烷为溶剂,环境相对湿度为80%,浓度为20 mg·mL-1时,可形成圆形孔的多孔膜,孔排列成六方形;在相同的条件下在空气/水和空气/冰界面上均可制备出类似规整形貌的多孔结构,但多孔膜的孔径、孔间距有很大的不同,在空气/冰界面上的孔径更小、孔间距更窄.这种多孔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且其接触角随着孔径的减小而增大;该多孔膜还具有良好的耐强酸强碱性和耐热性能.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多孔膜
,
呼吸图法
,
嵌段共聚物
,
界面
,
疏水性能
,
耐热性能
张杰
,
陈芳
,
马晓燕
,
张帆
,
孙坤
,
尚蓓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含倍半硅氧烷(POSS)星型拓扑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OSS-(PMMA26-b-SPS156)8/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质子交换膜.通过研究复合膜的离子交换容量(IEC)、质子传导率、吸水率、溶胀率及其在低湿度下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考察了PVDF含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VDF添加量的增加,质子交换膜的IEC、吸水率和溶胀率降低,在测定温度下复合膜尺寸稳定性提高;PVDF还可以提高共聚物膜在高温下的电导率,降低膜对湿度的依赖性;在湿度30%,温度80℃时,添加PVDF50%的复合膜比纯共聚物膜的质子传导率高约1个数量级;由复合质子交换膜结合水的状态差异剖析了复合膜在低湿度下质子传导率高的原因.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
离子交换容量
,
共混质子交换膜
,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
姚山山
,
储鸿
,
胡娜
,
倪忠斌
,
陈明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由2-溴异丁酰溴和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了四臂引发剂,以CuCl为催化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分步引发甲基丙烯酸乙酯(EMA)和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了四臂型嵌段共聚物PEMA-b-PtBMA。改变聚合反应条件,可将四臂大分子引发剂PEMA-Br的平均分子量控制在0.8×104~2.2×104之间。通过FT-IR和1H-NMR证明,在三氟乙酸存在的条件下PtB-MA链段上的叔丁基可定向水解,其水解率在99%以上,转变为四臂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EMA-b-PMAA。采用LLS和TEM对四臂PEMA-b-PMAA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粒径及分布进行表征发现,其大小在200 nm左右,分布较均匀。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嵌段共聚物
,
胶束
吴秋华
,
李冬
,
张丹
,
宋溪明
,
刘大亮
,
张国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N-叔丁氧羰基乙醇胺(Boc-NHCH2CH2OH)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端羟基聚己内酯(Boc-PCL-OH),然后用Boc-PCL-OH引发磷酸酯(EEP)单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聚磷酸酯(Boc-PCL-b-PEEP)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芘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Boc-NHCH2CH2OH能够引发ε-CL得到Boc-PCL-OH,Boc-PCL-OH能引发EEP开环聚合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8~1.09的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嵌段共聚物能够形成单分散的100nm左右的球形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粒径随着PEEP链段的增长而减小.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
聚己内酯
,
聚磷酸酯
,
胶束
郭飞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紫外光(UV)照射下,以l,1-二苯基乙烯(DPE)为自由基控制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基酮(1173)为光引发剂,在室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共聚,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光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分析了聚合机理.研究表明,在室温UV照射及DPE存在下,1173能引发MMA聚合,生成具有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及较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且DPE以一种半醌式结构存在于所生成的聚合物链中.该聚合物链可作为一种大分子引发剂,引发BA聚合,生成PMMA-b-PBA嵌段共聚物.
关键词:
光引发
,
1,1-二苯基乙烯
,
自由基聚合
,
嵌段共聚物
洪晓东
,
韦宝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介绍了在原子力显微镜(AFM)轻敲模式下使用普通硅针尖在球形结构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薄膜表面锻造凹痕和凸痕纳米图案的工艺方法;从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观结构出发,研究了SEBS薄膜表面的不同相分离形态对锻造压痕的影响,结果证实,只有六角状球形结构的薄膜才能用于制备压痕,其原因是由于该结构样品具有较低的硬度和模量;通过与均聚物PS薄膜比较得出,球形相分离形态的SEBS薄膜具有容易发生变形、压痕精度高、无边界堆积等优点。
关键词:
纳米图案
,
压痕
,
嵌段共聚物
,
原子力显微镜
吴秋华
,
周林尧
,
张丹
,
宋溪明
,
吴抒遥
,
张国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微波辅助下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b-PCL)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芘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下MPEG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发ε-CL开环聚合得到嵌段共聚物,当反应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为700 W时能够得到理想的目标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球形的单分散纳米级胶束,CMC的数量级为10-3mg/mL。
关键词:
微波辅助聚合
,
嵌段共聚物
,
聚己内酯
,
胶束
李宏静
,
刘伟区
,
魏振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合成了端环氧基硅油与聚醚胺(D-230)的嵌段共聚物。采用端环氧基硅油和嵌段共聚物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采用端环氧基硅油和D-230的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EP),效果优于端环氧基硅油改性的方式。采用4份端环氧基硅油预反应改性EP后,Tg由未改性的163.23℃提高到164.81℃。除耐热性有所提高外,其拉伸强度也几乎能保持不变,断裂伸长率由38.62%降低到30.53%,冲击强度由20.23 kJ/m2提高到32.51 kJ/m2。
关键词:
两亲性
,
嵌段共聚物
,
增韧
,
环氧树脂
,
聚醚胺
黎永生
,
周建萍
,
李燕平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嵌段共聚物F68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原位增韧改性,研究了改性PMMA的力学性能、光学透明性和断面形貌,并探讨了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F68对PMMA有较好的增韧作用,随着F68含量的增加,改性PMMA的冲击强度不断增大,当F68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其冲击强度提高了117.61%;改性PMMA的储能模量在玻璃化转度温度以上时随着F68含量的增加不断增大,而损耗因子的峰值温度逐渐降低;改性PMMA具有较好的光学透明性能,当F68的质量分数在20%以内时,改性PMMA透光率的降低小于2%。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嵌段共聚物
,
增韧改性
,
透明性
郝清海
,
陈小云
,
彭志盛
,
谭红革
,
刘铁驹
,
刘丽彦
,
苗兵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8.032
采用动态密度泛函理论,对本体为柱状相的两嵌段共聚物受限于纳米碗中的相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纳米碗大小和表面作用强度对自组装纳米结构的影响.通过逐渐增大纳米碗直径和衬底相互作用,一方面再现了两嵌段共聚物受限于硅纳米碗实验中出现的纳米结构(单球结构、圆环与中心球结构、六角排列的球结构),另一方面,对碗状受限空间和表面诱导可能出现的新结构进行了预言.此外,利用序参量对自组装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
纳米碗受限
,
自组装
,
动态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