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Mn含量对(V60Ti22.4Cr5.6Fe12)100-xMnx(0≤x≤3)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罗林山 , 吴朝玲 , 陈云贵 , 杨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研究了采用FeV80中间合金制备的低成本(V60Ti22.4Cr5.6Fe 12)100-xMnx(0≤x≤3)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及微观组织结构.XRD及PCT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格常数减小,放氢平台压先升高后降低;吸氢量随Mn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而Mn含量的增加对放氢量没有显著影响.当Mn含量为2.5 at%时,合金室温下的放氢平台压达到最大值0.14 MPa,吸氢量为3.64%(质量分数,下同),放氢量为2.00%.SEM及EDS分析表明,不同Mn含量的合金均由bcc主相、富钛二相及稀土氧化物相组成,且Mn主要存在于合金的bcc主相中,而在富钛二相中分布相对较少.

关键词: bcc , 钒基储氢合金 , 放氢平台压 , 吸放氢性能

V-Ti-Cr-Fe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

严义刚 , 陈云贵 , 梁浩 , 梁洁 , 吴朝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V(30%)-Ti(15%~55%)-Cr(7%~43%)-Fe(2%~18%)(原子分数,下同)四元合金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V-Ti-Cr-Fe四元合金的吸氢量与有效吸氢量主要由Ti/(Cr+Fe)比决定,当Ti((Cr+Fe)=1时,合金具有最好的吸放氢性能.随着Ti/(Cr+Fe)比升高,合金的晶格常数增大,氢化物的生成焓增大,放氢平台压力降低.在298 K时,V30Ti35Cr25Fe10合金的吸氢量达到3.6%(质量分数,下同),有效吸氢量达到2.0%.

关键词: 储氢合金 , V-Ti基固溶体 , bcc , 储氢性能

Fe中刃型位错扭折处掺S的电子结构

陈丽群 , 邱正琛

金属学报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自洽离散变分方法研究了轻元素S对bcc Fe中[100](010)刃型位错上扭折的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杂质偏聚能、原子间相互作用能、电荷密度及态密度等物理参量。计算结果表明:S引入体系后,电荷发生了重新分布,S得到电子,其周围Fe原子失去电子,分析发现S原子的3p轨道与近邻Fe原子的3d4s4p轨道之间杂化,S与近邻Fe原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近邻基体原子本身之间相互作用比未掺杂时减弱,有利于扭折的迁移,杂质S原子与基体原子间的成键主要是d 、p轨道起作用,使得它们之间的成键有较强的方向性,使材料的强度降低、韧性减小。

关键词: bcc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Mo含量对(VFe)48Ti26Cr26-xMox(0≤x≤5)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杨菲 , 吴朝玲 , 陈云贵 , 周晶晶 , 吴海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研究了(VFe)48Ti26Cr26-xMox(0≤x≤5)合金吸放氢性能及微观组织结构.XRD及PCT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o含量增加,合金的晶格常数增大,放氢平台压升高,吸放氢量在Mo含量0≤x≤2范围内不出现显著变化,且有效放氢量(质量分数)均能保持在2%以上.当Mo含量为1 at%时,合金吸放氢量均达到最大值,吸氢量为3.59%,放氢量为2.08%,室温下的放氢平台压为0.337 MPa.SEM与EDS分析表明,不同Mo含量的合金均由bcc主相、Laves相及稀土氧化物相组成,且Mo主要存在于合金的bcc主相中,而在Laves相中分布相对较少.

关键词: bcc , 钒基储氢合金 , 吸放氢性能

Ti在bcc Fe晶界中的作用

尚家香 , 赵栋梁 , 王崇愚

金属学报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第一原理DMol团簇方法,基于Rice-Wang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合金化元素Ti对bcc FeΣ3[1 0](111)晶界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化元素Ti在晶界和自由表面的偏聚能之差为-0.372 eV,Ti增强晶界结合,为韧性掺杂元素.Ti的化学效应起主要作用,贡献为-0.713 eV,表现为较强的增强晶界结合作用.力学效应即掺杂引起的局域畸变贡献为+0.341 eV,表现为减弱晶界结合的作用.同时分析了Ti对晶界键合的影响,当Ti原子占据晶界时,Ti使得距它较近的跨越晶界的键合加强,反映了Ti强化晶界的作用.

关键词: Ti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