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
,
梦娟
,
刘兴甜
,
秦颖玺
,
张平
,
赵义平
,
陈莉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5.023
将单宁酸(TA)改性的凹凸棒土(ATP)与聚偏氟乙烯(PVDF)和致孔剂聚乙二醇(PEG)混合,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 PVDF/TA-ATP 杂化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杂化膜的热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力学相图和超声反射方法探讨了凝固浴组成对膜成膜过程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凝固浴组成对膜水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固浴中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含量的增加,PVDF/TA-ATP 体系耐非溶剂能力增强,成膜速度减慢,膜孔结构由指状孔向海绵层结构渐变,纯水通量整体呈增大趋势。
关键词:
凹凸棒土
,
单宁酸
,
PVDF
,
杂化膜
,
凝固浴组成
南峰
,
许一
,
高飞
,
徐滨士
,
吴毅雄
,
唐新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凹凸棒石热处理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经700℃热处理后,生成少量SiO2;900℃热处理后,凹凸棒石分解生成MgSiO3和SiO2,但粉体形貌均未发生变化.通过摩擦化学作用,凹凸棒石能够促使磨损表面生成光滑平整的修复层,从而显著改善润滑油的减摩抗磨性.热处理后,凹凸棒石的减摩性得到提高,这得益于生成的硬质颗粒的“微轴承”作用,而这些硬质相造成的磨粒磨损加重了磨损.
关键词:
凹凸棒石
,
热处理
,
摩擦学性能
,
修复层
陈培海
,
张焕芝
,
孙立贤
,
曹忠
,
徐芬
,
陈娇
,
吴涛
材料导报
以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凹凸棒土为支撑基体,通过真空浸渍法将相变材料有效地吸附固定于凹凸棒土的孔道结构中,制备出结构稳定、热性能稳定的新型正十八烷/凹凸棒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由凹凸棒土N2吸附试验和SEM图片可以发现凹凸棒土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从而能有效吸附正十八烷相变材料.对制备的新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进行DSC测试,并进一步对其进行20次DSC冷热循环测试,样品的相变温度及相变潜热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相变蓄热特性和热循环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凹凸棒土
,
正十八烷
,
相变储能材料
,
热性能
覃岽益
,
于金超
,
彭志勤
,
胡智文
功能材料
采用天然纳米粘土——凹凸棒土(AT)对魔芋葡甘聚糖(KGM)进行共混改性,并通过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备了KGM/A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力学性能测试、溶胀性测试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耐水性能。结果表明,AT与KGM之间可以通过氢键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A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KGM结晶,适量的AT在KGM基体中可以均匀分散,而过量的AT则易发生团聚,在基体中无规分布。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和最快分解温度明显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强。此外,随着AT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葡甘聚糖
,
凹凸棒土
,
纳米复合材料
,
物理共混
邵亮
,
冯洁
,
李强德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20.030
使用硅烷偶联剂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AMTES)改性凹凸棒粘土(ATP),制备了表面具有自组装单片层的SAM-ATP,并以其为模板,制备了结构较为均一的 SAM-ATP/PANI 纳米纤维。对制备工艺中 SAM-ATP 的用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SAM-ATP含量为15.4%(质量分数)时,SAM-ATP/PANI纳米纤维结构较为均一、分散性良好,且具有最好的室温电导率2.3×10-4 S/cm,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电导率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使用热重分析仪(TGA)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SAM-ATP的引入可有效提高PANI热稳定性。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SAM-ATP/PANI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聚苯胺
,
凹凸棒
,
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
纳米纤维
,
热稳定性
南峰
,
许一
,
高飞
,
徐滨士
,
吴毅雄
,
唐新华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1.004
采用SRV-IV摩擦磨损实验机(球盘接触方式)考察了凹凸棒石热活化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热活化温度对凹凸棒石减摩抗磨性的影响;采用SEM、EDS和XPS分别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状态.结果表明,热活化后,凹凸棒石的成分和形貌基本不变;热活化后的凹凸棒石粉体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热活化的最佳温度为500℃.在添加500℃热活化凹凸棒石的油样润滑下,磨损表面生成 FeOx (FeO、Fe2 O3和FeOOH)和 SiOx 复合陶瓷修复层,从而进一步提高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关键词:
凹凸棒石
,
热活化
,
摩擦学性能
,
修复层
李恩博
,
高贵军
,
孙喜龙
,
王春
,
侯占忠
,
吕爱敏
硅酸盐通报
采用凹凸棒负载Ga2(SO4)3制备了Ga2(SO4)3-凹凸棒型固体酸催化剂,对所制催化剂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通过尼泊金庚酯的合成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催化活性、重复使用性以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较优制备条件是凹凸棒经8%硫酸溶液酸化处理,Ga2(SO4)3负载量25%,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2.5h.在较优反应条件下,平均产率为92.1%.催化剂经过5次重复使用,产率仍不低于84.0%.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表观活化能为93.90 kJ/mol.
关键词:
Ga2(SO4)3
,
凹凸棒
,
尼泊金庚酯
,
催化
,
动力学
石莹莹
,
张强华
,
陈静
,
熊清平
,
吴飞
,
肖丽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Cu2+印迹凹土/壳聚糖复合材料(Cu2+ ions-imprinted attapulgite/chitosan composite materials,Cu2+-IICA)富集和纯化低品位铜矿中的铜,将低品位铜矿粉碎后用1 moL/L盐酸搅拌浸泡24 h,浸出液中铜用Cu2+-IICA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法优化筛选Cu2+-IICA纯化铜的最佳静态吸附-解析和动态吸附-解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Cu2+-IICA纯化铜的静态吸附-解析最佳条件为Cu2+的初始浓度20.00 mg/mL、吸附温度25℃、pH值5.0,解析液6% HNO3(质量分数)溶液;动态吸附-解析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流速40.0 mL/h、上样液体积60.0mL、解析剂用量150 mL、解析剂流速60.0 mL/h.在最优条件下Cu2+-IICA对铜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吸附性能,矿石经Cu2+-IICA分离纯化后,铜含量由纯化前的8.06%增大到纯化后的92.78%,提高了11.5倍.
关键词:
凹土
,
壳聚糖
,
离子印迹
,
低品位铜矿
,
纯化
孙玉智
,
韩红青
,
刘凉冰
,
贾林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插层复合法制备有机改性凹凸棒土/聚氨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技术对凹凸棒土的有机改性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纳米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形态.结果表明,当改性凹凸棒土质量分数达到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5.91MPa,扯断伸长率为559.45%,300%定伸应力为31.69 MPa,硬度几乎保持不变,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同时其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改性凹凸棒土的加入量低于2%时,在聚氨酯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随着含量的增加出现团聚现象.
关键词:
凹凸棒土
,
聚氨酯
,
纳米复合材料
,
插层复合法
,
有机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