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锂离子电池中纳米Cu--Sn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任建国 , 何向明 , 姜长印 , 万春荣

金属学报

将反相微乳液工艺用于制备纳米储锂合金,成功地制备出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铜锡合金纳米颗粒,避免了电极的粉化问题,改善了合金负极的循环性能。但纳米合金表面SEI膜的成膜反应造成了较大的不可逆容量。纳米颗粒之间的接触电阻导致电极导电性较差。实验证明,纳米铜锡合金的颗粒尺寸与电极中导电剂含量的匹配问题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导电剂含量为40%时,粒径范围在50-60nm的铜锡合金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copper-tin alloy , microemulsion , anode

钢筋混凝土阴极保护用RuMn/Ti阴极的电化学性能

李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热分解制备了RuTiSnMn/Ti阳极,在4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了恒电流试验,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阳极在35g/L NaCl溶液、20g/L NaOH溶液和模拟孔隙泫中的电化学行为。利用ESEM对阳极失效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阳极具有优良的耐析氯 氧反应能力;钛基体逐渐形成TiO2的钝化膜使阳极的氧化物膜电阻增大,活性组元的消耗使法拉第电荷传递电阻增加,这两者最终导致阳极失效。

关键词: 混合金属氧化物 , anode , catalyst activity

酸性硫酸盐体系镀铜中铜阳极的电化学行为

韩姣 , 曾振欧 , 谢金平 , 范小玲

电镀与涂饰

通过测量阳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酸性硫酸盐镀铜溶液中铜阳极的电化学行为,分析了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铜阳极溶解和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铜阳极在酸性硫酸盐溶液中发生电化学溶解的电势范围较窄,容易发生钝化,在阳极电势达3.0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后仍无过钝化或析氧现象.完全钝化的铜阳极重新通电后依然能发生正常的电化学溶解.磷铜阳极的电化学溶解性能稍好于纯铜阳极.增大硫酸铜质量浓度和加入添加剂HN-Super-A使铜阳极更易钝化,而增大硫酸质量浓度、加入添加剂HN-Super-Mμ和升温有利于铜阳极的电化学溶解.电镀过程中的电流密度不应超过铜阳极的临界钝化电流密度,否则铜阳极容易钝化.

关键词: 酸性镀铜 , 硫酸盐溶液 , 阳极 , 纯铜 , 磷铜 , 溶解 , 钝化 , 电化学

电镀硬铬技术发展综述及操作要点

刘俊莲 , 陈华三 , 江冰

电镀与涂饰

叙述了常见电镀硬铬工艺的特点及操作要点,电镀电源类型及使用特点,以及硬铬用阳极及金属杂质去除设施.重点讨论了成本低、效果好,但目前使用尚不广泛的遮挡、窄缝等硬铬电镀辅助技术.

关键词: 硬铬 , 电镀 , 电源 , 挂具 , 阳极 , 杂质 , 屏蔽

NiSix/Si/Ge核壳纳米棒阵列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宋尊庆 , 张辉 , 杜宁 , 杨德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硅是目前已知的理论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循环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成功合成出了NiSix/Si/Ge核壳纳米棒阵列,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对其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将原位生长的NiSiJSi/Ge核壳纳米棒阵列直接作为工作电极,组装成纽扣半电池进行电化学和循环性能测试,NiSix/Si/Ge核壳纳米棒阵列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2000mAhg-1左右,首次效率在70%左右,并且在100个循环以后仍保有初始可逆容量的30%以上.相比NiSix/Si纳米棒阵列,NiSix/Si/Ge核壳纳米棒阵列的循环性能明显得到了提升,说明锗的包覆对硅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改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纳米棒阵列 , 核壳结构 , 负极 , 锂离子电池

Ti/IrO_2-Ta_2O_5-SnO_2纳米氧化物阳极的研究

唐益 , 许立坤 , 王均涛 , 辛永磊 , 龙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Pechini方法制备不同Sn含量的Ti/IrO_2-Ta_2O_5-SnO_2纳米氧化物阳极,并运用SEM、EDX、XRD等分析手段和析氧电位、循环伏安、强化电解等方法对阳极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物涂层由(IrSn)O_2固溶体和非晶态的Ta_2O_5构成,组成与名义成分基本一致.随着Sn含量的增加,氧化物涂层表面裂纹增多.Sn的加入使Ti/IrO_2-Ta_2O_5-SnO_2氧化物阳极的析氧电位升高,稳定性降低.

关键词: IrO2-Ta2O5-SnO2 , Pechini法 , 纳米氧化物 , 阳极

钛酸锂表面碳包覆改性研究进展

张宁 , 刘永畅 , 陶占良 , 陈军

表面技术

尖晶石结构的Li4 Ti5 O12由于电压平台平稳、循环寿命长、“零应变”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热门负极材料。然而纯Li4 Ti5 O12本身为绝缘体,导电性很差,倍率性能不佳,这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对Li4 Ti5 O12表面进行碳包覆可以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结合最近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了表面碳包覆对Li4 Ti5 O12负极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的碳包覆方法、碳层厚度、碳结构和碳含量对Li4 Ti5 O12/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希望促进Li4 Ti5 O12/C复合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Li4Ti5O12 , 碳包覆 , 负极 , 锂离子电池 , 复合材料

酸性硫酸盐镀铜电流下降而电压升高故障的分析

霍大勇

电镀与涂饰

通过10个故障实例,从设备、阳极、镀液成分、电镀温度等4个方面分析了酸性硫酸盐镀铜生产现场出现“电镀电流下降、电压升高”故障的原因,并给出了对应的处理方法,指出了预防类似故障的15个技术要点。

关键词: 酸性硫酸盐光亮镀铜 , 故障分析 , 直流母排 , 温度 , 阳极

纳米CuO/Cu负极材料的热氧化制备及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冯冉 , 高明霞 , 王朋 , 唐渊波 , 刘永锋 , 潘洪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纳米铜粉为原材料,通过直接在空气气氛中氧化的方法制备了含有微量Cu的纳米CuO/Cu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SEM、TEM等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在250~500℃不同氧化温度下获得产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50~500℃下氧化4小时,纳米Cu粉基本氧化为CuO,其含量在94wt.%以上,并保持初始Cu粉的纳米尺寸。经250~450℃氧化的产物中有微量的Cu(3~4wt.%)保留下来,而500℃氧化的样品中未发现有Cu。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CuO/Cu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其中,经450℃氧化的材料表现出最高的循环稳定性。经8个循环活化后,容量达到423mAh/g,经8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有377mAh/g,容量保持率接近90%。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负极材料 , CuO , 热氧化 , 电化学性能

利用电镀酸铜废渣修复碱铜阳极的方法

蒋小友 , 吴军

电镀与涂饰

以9 mol/L硫酸溶解某电镀公司废水处理所产生的酸铜渣(含铜35%~43%),将所得含铜溶液经过滤后作为电解液,采用电解法修复作为阴极的破损碱铜阳极,探讨了阳极类型,电流密度,镀液中硫酸和铜离子含量,以及温度对铜沉积速率的影响。分析了阳极修复前后的纯度和孔隙度,并通过赫尔槽试验对比了修复后的阳极与完好阳极的性能。结果表明,修复后的阳极虽然孔隙度分布不均,但是能够满足碱铜电镀的需要,为处置含铜浓废液、含铜泥渣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酸性镀铜 , 废水处理 , 泥渣 , 回收 , 阳极 , 修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