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
,
王新颖
,
刘小育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表面电聚合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薄膜.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薄膜的耐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在3.5% NaCl溶液中, 不锈钢表面覆盖复合膜以后,其自腐蚀电位比无膜和纯聚苯胺膜时提高, 耐蚀性能增强,且复合膜的耐蚀性受电解液浓度、扫描次数、扫描速率及扫描上限等因素的影响.电解液中苯胺和吡咯的浓度比及硫酸浓度的高低, 都会影响膜的致密度,从而影响膜的耐腐蚀性. 电化学参数的改变会影响复合膜的聚合速率,使得复合膜的抗腐蚀能力不同. 当苯胺和吡咯浓度比为7:3时, 硫酸浓度为1.1mol/L, 扫描次数为25次, 扫描速率为60 mV/s, 扫描上限为1.2 V时,采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苯胺和吡咯,可形成沉积致密度高、耐蚀性好的复合膜.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
aniline
,
pyrrole
,
copolymerization
,
Tafel
,
EIS
石雷
,
霍晓敏
,
任世斌
,
徐杰
催化学报
通过分步浸渍法制备的Cu/SiO2-MgO催化剂对苯胺和乙二醇直接合成吲哚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在Cu负载量为0.68 mmol/g和MgO含量为Cu负载量的0.25%时,乙二醇转化率和吲哚选择率分别达到100%和94%,而且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稳定. XRD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较高时,铜晶体的结晶度较高.
关键词:
铜
,
二氧化硅
,
氧化镁
,
负载型催化剂
,
苯胺
,
乙二醇
,
直接合成,吲哚
李美超
,
沈振陆
,
马淳安
,
高云芳
催化学报
采用恒电流电解法,在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离子液体中合成了苯胺与环氧丙烷共聚物(PAN-PPO).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PAN-PPO由直径小于80 nm的纳米纤维组成.PAN-PPO对草酸氧化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草酸的电催化氧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苯胺
,
环氧丙烷
,
共聚物
,
离子液体
,
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
,
草酸
,
电催化氧化
王兆宇
,
李晓辉
,
张跃
,
石雷
,
孙琪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407-5
研究了碱士金属氧化物的添加对丙三醇和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的Cu/SiO2-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以及热重-差热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O能加强活性组分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铜粒子在载体上的分散.另外,MgO能增加弱酸中心数,并且抑制积炭的形成,因而Cu-MgO/SiO2-Al2O3催化剂性能大大提高;而CaO,SrO或BaO的加入不利于Cu/SiO2-Al2O3催化剂上3-甲基吲哚的生成.这是由于铜粒子在载体上的分散度变差,而且在Cu-SrO/SiO2-Al2O3及Cu-BaO/SiO2-Al2O3催化剂上弱酸中心数较少.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加入不能改变催化剂上积炭的结构.
关键词:
铜
,
二氧化硅
,
氧化铝
,
碱土金属氧化物
,
3-甲基吲哚
,
丙三酵
,
苯胺
刘阳
,
肖发新
,
申晓妮
,
李岩松
,
张向军
贵金属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甲酸为还原剂制备了负载量为5%的Pd/C催化剂。考察了还原过程中pH值对Pd/C上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并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随着 pH 的增大,催化剂活性先增大后减小;适宜的 pH 值能加快 Pd 还原反应的速率,有利于粒子快速成核,降低生成大粒径 Pd 粒子的几率,减少团聚,使Pd 粒子均匀分散在活性炭载体上,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pH=9时制得的催化剂上 Pd 晶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63 nm;在50℃、H2压力0.8 MPa、搅拌速率100 r/min,反应45 min的条件下,这一催化剂对硝基苯加氢液相催化为苯胺的转化频率(TOF)达到8758 h-1。
关键词:
精细化工
,
Pd/C催化剂
,
甲酸还原
,
pH
,
晶粒尺寸
,
液相催化加氢
,
苯胺
后振中
,
杨庆浩
,
屠钟艺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4.007
采用简单的化学氧化聚合直接合成吡咯-苯胺(Py-An)共聚物亚微米颗粒。所得共聚物的产率和电导率受聚合条件如共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和氧单比的影响。当n(Py)/n(An)=7/3,氧单比为1,共聚温度为20℃时,共聚物具有相对较高的产率(57.5%)和电导率(2.61 S/cm)。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链由吡咯和苯胺链段构成,并随着共单体配比的不同而变化。扫描电镜(SEM)显示Py-An (7/3)共聚物呈现亚微米尺度的无规则颗粒状形貌,粒径约300~500 nm。相对均聚物来说,Py-An(7/3)共聚物显示出更好的溶解性和赝电容特性。循环伏安(CV)的研究表明Py-An(7/3)共聚物的质量比电容为256 F/g,且10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比电容的97.6%。
关键词:
吡咯
,
苯胺
,
共聚物
,
亚微米颗粒
,
超电容
陈郁栋
,
曾志翔
,
彭叔森
,
乌学东
,
薛群基
表面技术
目的:考查苯胺三聚体( AT)添加量对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自制苯胺三聚体,以苯胺三聚体和异佛尔酮二胺( IPD)为共固化剂,制备环氧涂层。对苯胺三聚体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对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通过电化学手段及盐雾实验评价涂层的防腐蚀效果。结果苯胺三聚体的加入使得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有明显提升,并且苯胺三聚体的含量越高,涂层防腐蚀效果越好。对于不加传统固化剂的涂层,由于固化效果不佳,会导致防腐性能骤减。结论使用AT与IPD共固化环氧树脂涂层,当固化剂中AT的摩尔分数为80%时,涂层具有最佳的性能。
关键词:
苯胺
,
防腐蚀
,
环氧树脂
,
苯胺三聚体
李玉峰
,
王迪
,
祝晶晶
,
王春庆
,
樊丽权
,
刘喜军
涂料工业
在丙烯酸酯乳液中引入苯胺单体,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苯胺共聚乳液,分析了共聚机理,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共聚乳液中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引发剂与苯胺的物质的量比[n(APS)∶n(An)]等条件对共聚乳液性能及乳胶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共聚乳胶涂层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EIS)、塔菲尔曲线(Tafel)、开路电位(OCP)等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对腐蚀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酯-苯胺共聚乳胶涂层可以使金属基材表面形成钝化膜,且当反应温度为10℃,反应时间为5h,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占乳液总质量的2%,引发剂与苯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5∶1时,共聚乳液的性能及其乳胶涂层防腐蚀性能最佳.
关键词:
丙烯酸酯
,
苯胺
,
共聚
,
乳胶涂层
,
工艺条件
,
防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