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金
,
李涛涛
,
杨正斌
,
傅军铤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各种分析手段研究Y和Ce元素在镁中的存在形式和热力学行为,以及稀土元素对镁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的晶界处先形成Mg12Ce相,继而生成Mg24Y5相.镁合金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在晶界和晶粒内分别析出Mg12Ce和Mg24Y5相;随时效时间延长,晶粒内逐渐出现更稳定的呈点状分布的相,它由Mg24Y5、Mg2Y及MgY3种化合物组成,晶界上也出现了由多种镁铈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相,镁合金硬度随时效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关键词:
Mg-Y-Ce合金
,
时效处理
,
热力学分析
,
Miedema模型
朱宝宏
,
熊柏青
,
张永安
,
熊益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对微量Mn、Zr作用下的高纯Al-Cu-Mg-Ag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520~525 ℃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力学性能,固溶时间对性能的影响不大.合金在160 ℃下时效12 h可以达到峰时效,而在180 ℃下达到峰时效的时间仅需要4 h.向Al-Cu-Mg-Ag中添加微量Mn、Zr元素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合金的延伸率,但Mn元素的添加却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而Zr元素则大幅度的提高了合金的抗拉强度.在合金的耐热性能方面,微量Mn、Zr元素的添加均显著提高Al-Cu-Mg-Ag合金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Al-Cu-Mg-Ag
,
峰时效
,
固溶处理
,
时效处理
刘雄
,
何燕霖
,
丁秀平
,
宋红梅
,
胡锦程
,
陈旭
,
李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了750、800、850、900和950℃分别保温0.5、1、2h的时效处理,采用定量金相、SEM和EDS、化学萃取、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方法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中σ相析出与时效时间、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经不同时效工艺处理后的组织主要由奥氏体、铁索体、σ相组成,σ相一般在γ/α相界处或铁索体内析出;在相同时效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σ盯相的析出量明显增多,而在850℃进行时效处理会使钢中σ相的析出量达到最高值.此外,采用EBSD方法有望对2205双相不锈钢中的σ相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
时效处理
,
σ相
,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
王文辉
,
吴迪
,
陈荣石
,
娄长胜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333
将固溶处理后的Mg-2.7Nd-0.6Zn-0.5Zr合金在200~300 ℃之间进行不同温度及时间的高温时效处理, 研究高温短时间时效处理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利用OM, SEM和TEM对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固溶态Mg-2.7Nd-0.6Zn-0.5Zr合金经250~275 ℃高温短时间时效后, 其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增加了近70%和29%, 宏观组织中出现呈直线性不均匀分布的析出相. 析出相的显微形貌为颗粒状, 成分为Mg12Nd. 析出相的线性分布方向平行于Mg基体(0001)Mg基面, 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与这种沿基面呈平行线分布的颗粒状析出相密切相关. 在250~275 ℃范围内时效20~30 min后屈服强度较高, 这是由于在变形过程中颗粒状Mg12Nd的特殊分布对基面滑移及晶粒间协调变形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镁合金
,
时效
,
析出相
,
力学性能
王文辉
,
吴迪
,
陈荣石
,
娄长胜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333
将固溶处理后的Mg-2.7Nd-0.6Zn-0.5Zr合金在200~300℃之间进行不同温度及时间的高温时效处理,研究高温短时间时效处理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OM,SEM和TEM对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固溶态Mg-2.7Nd-0.6Zn-0.5Zr合金经250~275℃高温短时间时效后,其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增加了近70%和29%,宏观组织中出现呈直线性不均匀分布的析出相.析出相的显微形貌为颗粒状,成分为Mg12Nd.析出相的线性分布方向平行于Mg基体(0001)Mg基面,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与这种沿基面呈平行线分布的颗粒状析出相密切相关在250~275℃范围内时效20~30 min后屈服强度较高,这是由于在变形过程中颗粒状Mg12Nd的特殊分布对基面滑移及晶粒间协调变形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镁合金
,
时效
,
析出相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