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莉
,
王海增
,
汪清
硅酸盐通报
将硅酸镁颗粒与聚偏氟乙烯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充分混合后挤出成型,烘干得到硅酸镁成型吸附剂,并利用BET、SEM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研究了它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硅酸镁成型吸附剂对MB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对MB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关键词:
硅酸镁
,
成型吸附剂
,
亚甲基蓝
,
吸附热力学
,
吸附动力学
王亮
,
姜振明
,
赵泉林
,
薛江鹏
,
徐文杰
,
苏宏平
,
高学文
,
叶正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8.2015021205
以活性焦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活性焦对PCP-Na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pH值、活性焦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急性毒性法评价吸附前后废水急性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原始pH下,温度40℃,活性焦用量4g·L-1,反应时间180 min时,废水中PCP-Na的浓度由100 mg·L-1降为2.92 mg·L-1,去除率97.07%.吸附后废水的急性毒性下降99.09%.PCP-Na在活性焦表面的吸附是拟二级反应,吸附速率常数为2.52× 10-2 g·mg-1,min-1,其吸附行为可用Lamgmuir等温线模型进行描述;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吸附反应是自发和吸热过程.
关键词:
活性焦
,
五氯酚钠
,
吸附动力学
,
吸附热力学
,
急性毒性
施卫忠
,
吴林
,
顾云兰
,
陈建
,
邢蓉
,
张根成
,
费正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邻羧基苯甲酰基修饰的吸附树脂FZH5,以Amberlite XAD-4作为参照,探讨了对水溶液中2-萘酚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分别用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并采用动力学准一级和二级方程对两种树脂进行了动态吸附拟合。结果表明,经过修饰的FZH5对水中2-萘酚的吸附效率高于Amberlite XAD-4,对2-萘酚的吸附过程在温度较高时化学吸附为主导,吸附速率主要受控于颗粒内扩散过程。
关键词:
吸附树脂
,
2-萘酚
,
化学修饰
,
吸附热力学
,
吸附动力学
雒和明
,
曹国璞
,
张建强
,
张徳懿
,
赵霞
,
董鹏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068
采用硝酸预氧化焦粉、氯化锌化学活化法制备了焦粉基碳吸附材料.考察了焦粉基碳吸附材料对水中铜(Ⅱ)离子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焦粉基碳吸附材料吸附平衡时间90 min,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吸附模型;不同温度下的ΔH~θ>0、ΔG~θ<0,证实其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ΔS~θ>0,表明铜离子在固液界面有序性减小、混乱度增大.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模型拟合,二级相关系数R~2=0.999 1,显示吸附过程动力学与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焦粉基碳吸附材料
,
铜(Ⅱ)离子
,
吸附模型
,
吸附热力学
,
吸附动力学
常亮亮
,
樊雪梅
,
李燕怡
,
陈凤英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研究了磁性淀粉微球对Ni(Ⅱ)的吸附性能.考查了在常温条件下,反应时间、Ni(Ⅱ)的初始浓度、磁性淀粉微球的用量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磁性淀粉微球对Ni(Ⅱ)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Ni(Ⅱ)为80mg/L,磁性淀粉微球用量为30mg时,在常温下经过80min的振荡吸附,磁性淀粉微球对Ni(Ⅱ)饱和吸附量达到11.69mg/g;吸附热力学表明磁性淀粉微球对Ni(Ⅱ)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磁性淀粉微球对Ni(Ⅱ)离子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但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磁性淀粉微球
,
二价镍
,
吸附
,
吸附热力学
,
吸附动力学
李璐玮
,
祝方
,
任腾飞
,
欧文波
,
路晏红
,
李惠斌
,
翟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4.2015102603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硅胶为载体、Cd(Ⅱ)为模板离子、γ-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和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脲基功能化的镉离子表面印迹材料.用制备好的印迹材料为吸附剂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的不同pH值、反应时间、温度和Cd(Ⅱ)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镉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表面印迹材料对Cd(Ⅱ)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这表明了吸附过程是以单层吸附为主.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Cr(Ⅱ)的吸附量可达到83 mg· g-1.此外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关键词:
Cd(Ⅱ)
,
表面印迹
,
吸附动力学
,
吸附热力学
刘微
,
刘广义
,
肖静晶
,
何芝玲
,
钟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合成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N-异丁氧羰基硫脲(iBCTU),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和核磁共振表征,并考察其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以及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机理.浮选和吸附结果表明:在pH 3~11的范围内,iBCTU对黄铜矿具有良好捕收能力,且黄铜矿对iBCTU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力学分析表明:iBCTU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焓变△H为56.42 kJ/mol,熵变△S为284.76 J/(mol.K),吸附自由能变△G为-29.12 kJ/mol(298K),iBCTU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为自发、吸热化学吸附过程.XPS分析进一步说明iBCTU可能通过其硫代羰基的硫原子和-NH2基氮原子与黄铜矿表面的铜原子结合生成iBCTU-Cu(Ⅰ)表面络合物吸附在黄铜矿表面.
关键词:
N-异丁氧羰基硫脲
,
黄铜矿
,
吸附热力学
,
浮选
,
X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