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会
表面技术
以天然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在CaCl2作用下,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CS-SA)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仪对CS-SA吸附剂官能团进行表征,表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之间产生了静电吸引作用.以含低浓度Cr(Ⅵ)的电镀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CS-SA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对CS-SA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6,吸附时间为120 min,CS-SA用量为0.15 g时,离子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8.86%;吸附动力学最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解吸-再生实验表明,CS-SA吸附剂可以再生使用.
关键词:
CS-SA吸附剂
,
电镀废水
,
Cr(Ⅵ)
,
吸附性能
龙清
,
康斌
,
戴耀东
,
李俊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6.02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普鲁士蓝类似物——亚铁氰化锌(KZnFC),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确定样品化学组成式为K1.11Zn1.53Fe(CN)6.采用静态吸附研究了亚铁氰化锌在不同吸附时间、用量、pH值、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条件下对模拟放射性废水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穆斯堡尔谱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亚铁氰化锌对Cu2+在用量为100mg、pH值为4~7、室温等条件下,2h内去除率可达89.23%,吸附量可达121.86 mg/g.KZnFC对Cu2+吸附前后的穆斯堡尔谱表明,此吸附过程主要是KZnFC中的K+同溶液中Cu2+进行离子交换反应.亚铁氰化锌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关键词:
亚铁氰化锌
,
铜离子
,
放射性废水
,
吸附性能
,
穆斯堡尔测量
杜衍辉
,
杜中杰
,
邹威
,
密建国
,
王兆旭
,
张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首先通过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硅基体,然后采用物理浸渍法将聚乙烯亚胺引入到二氧化硅基体内,制备出一种氨基功能化的多孔二氧化硅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测试(BET)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浓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对二氧化硅多孔结构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固载聚乙烯亚胺(PEI)的二氧化硅多孔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浓乳注分散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聚苯乙烯模板材料的泡孔直径减小,由此制得的多孔二氧化硅的平均孔径减小,负载PEI后此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均变小,最终所制备的多孔结构固体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具有吸附容量大与吸附可再生性好的特点,75℃最大吸附容量为3.28 mmol/g.
关键词:
多孔二氧化硅
,
聚乙烯亚胺
,
浓乳液模板
,
二氧化碳
,
吸附性能
李雪飞
,
尚传洋
,
张瑞丰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Zn(Ac)2/聚乙二醇600(PEG600)/H2O三元混合溶液作为前驱物,通过100~200℃温度范围内的两阶段加热使Zn(Ac)2水解,再经过高温煅烧使ZnO晶种在SiO2孔壁上形成.以锌氨络合物为锌源,在90℃下热分解后生成的Zn(OH)2沉积在孔道中,并在100℃下利用水热合成原位制备ZnO纳米线,通过改变三元前驱物组分用量以调节ZnO晶种的尺寸与分布,进而控制纳米线的形貌,最终获得了直径为15~20 nm的ZnO纳米线,其以无规线团形貌均匀填充于三维孔道中.XRD和拉曼光谱表明纳米线为六方纤锌矿型ZnO晶体.考察了ZnO纳米线/大孔SiO2复合物对猪胰脂肪酶的吸附性能,实验测得复合物的吸附量是单纯大孔 SiO2材料的5~6倍,其最大固定量为286.8 mg·g-1,最高酶活为425.5 U·g-1,被固定的酶蛋白在缓冲溶液中经过48 h浸泡不易脱落,且活性保持稳定.
关键词:
大孔SiO2
,
ZnO纳米线
,
水热合成
,
固定化酶
,
吸附性能
郑鹏磊
,
罗智敏
,
畅瑞苗
,
葛燕辉
,
杜玮
,
常春
,
傅强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5.04036
针对青霉素药物及乳制品中致敏杂质青霉噻唑酸( PEOA)的特异性分离分析,采用表面印迹聚合法,以青霉噻唑酸为模板分子,制备青霉噻唑酸分子印迹聚合物( PEOA?MIPs)。通过静态吸附、吸附动力学及选择性实验考察其吸附性能,结果显示PEOA?MIPs对青霉噻唑酸有特异的识别能力和快速的传质速率,饱和吸附量为122?78 mg/g,静态吸附和吸附速率分别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MIPs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利用扫描电镜( SEM)、红外光谱( FT?IR)和热重分析( TGA)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物成功接枝在硅胶表面,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PEOA?MIPs对PEOA具有特异的识别能力,可用作萃取介质,为建立快速分离分析致敏杂质青霉噻唑酸的方法提供基础。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
青霉噻唑酸
,
分子识别
,
吸附性能
徐白璐
,
曲晓刚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1.140329
近年来,以生物分子作为配体连接金属离子形成的多孔材料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MBioFs)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配位化学与生物材料科学之间新的交叉学科.作为核酸的核心组分的核酸碱基,拥有氮、氧孤对电子,使其可以作为多齿配体.我们用溶剂热法以不同的核酸碱基合成了一系列的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由于桥连配体核酸碱基配位性质的不同,这些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微观结构.此外,它们可以周期性的吸收和释放有机物分子,因此可以用于污水处理.
关键词:
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
,
核酸碱基
,
多孔材料
,
吸收性质
唐大海
,
周加贝
,
周大利
,
姚歉歉
,
张理元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2.009
以熔分钛渣提纯得到的富钛料为钛源,通过固相法合成了吸附剂前躯体β-Li2TiO3.前躯体Li2TiO3经酸洗脱出Li+后制备得到H2TiO3型锂离子吸附剂.考察了前躯体Li2TiO3的合成温度,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agmuir 吸附等温方程研究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50℃时,得到了具有良好结晶性的前驱体β-Li2TiO3.在Li+浓度为2 g/L的LiOH溶液中,该吸附剂的Li+吸附容量为28.51 mg/g.随吸附液的碱性增强,Li+浓度升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增大.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计算,得出该吸附剂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45.6 mg/g.
关键词:
富钛料
,
前躯体Li2TiO3
,
锂离子吸附剂
,
吸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