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
,
孟君晟
,
乔盛楠
,
吕东亮
,
宋永平
,
李阳
表面技术
目的:提高截齿的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35CrMnSi 钢表面制备 TiC 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测试涂层在室温下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氩弧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致密均匀,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主要由 TiC,γ-Ni, M23 C6等物相组成。 TiC 颗粒呈块状,尺寸为1~2μm,弥散分布在涂层中。涂层硬度和耐磨性与(Ti+C)含量有关,熔覆粉末中(Ti+C)质量分数为20%时,涂层最高硬度可达1190HV,耐磨性达到基体的7.5倍。结论熔覆涂层的显微硬度较基体有显著提高。在室温冲击载荷作用下,熔覆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磨损,可大大提高基体材料的耐磨性能。
关键词:
35CrMnSi
,
氩弧熔覆
,
TiC
,
显微组织
,
耐磨性
朱丽洁
,
孙扬善
,
左爱军
,
薛烽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9.6.018
采用铝系合金2A14(LD10)作为母合金,利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TiC颗粒弥散强化铝基材料.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合金中的TiC颗粒呈等轴状,尺寸约为1~3μm.加入TiC颗粒后,合金铸态组织显著细化,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塑性下降.150℃时,合金的拉伸性能变化随TiC加入量增加而变化的规律与室温相似.合金中TiC颗粒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合金的耐磨性能.在油润滑条件下,TiC/2A14材料的耐磨损体积远远优于其母合金以及其他典型的金属耐磨材料,如耐磨黄铜、ZA30锌基合金和Al-30Si高硅铝合金.
关键词:
原位合成
,
2A14铝合金
,
TiC
,
耐磨损性能
陈健
,
弓满锋
,
刘伟
,
曾俊杰
,
伍尚华
人工晶体学报
在WC-8Co硬质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TiC和Cr3C2,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了添加微量的TiC与Cr3C2对WC-8Co硬质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硬度和断裂韧性测试,研究了TiC与Cr3C2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TiC和Cr3C2能使超细硬质合金中WC晶粒尺寸细小且晶粒分布更为均匀,微观结构得以优化,从而改善硬质合金力学性能.此外,添加微量TiC能起到细化WC晶粒的作用,提高合金硬度,而添加Cr3C2能够显著抑制硬质合金中硬脆C06 W6C相的形成,从而改善合金的断裂韧性.
关键词:
WC-8Co
,
TiC
,
Cr3C2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
高明霞
,
沈志强
,
张华革
,
余峰
,
何杨
,
潘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自发熔渗法制备了TiC基Fe40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用氧化增重方法,研究了Fe40Al/80 vol%~88 vol%TiC复合材料在700 ℃~1100 ℃的恒温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并借助SEM/EDS和XRD等手段研究了氧化过程中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及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氧化特性的影响。复合材料的氧化增重和氧化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幂指数约为0.63~0.75,氧化速率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氧化层主要由致密的TiO2组成,TiO2颗粒的尺寸与氧化温度和材料表面粗糙度有关。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Fe40Al
,
TiC
,
oxidation
,
microstructure
,
kinetic
张龙华
,
刘元富
,
韩云龙
,
孙广宝
,
李荣华
,
张谷令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Ni-Mo-Si-C-Ti混合粉末为原料,利用等离子熔敷技术在Q235基材表面原位合成了以MoSi2和TiC为增强相,以γ-(Ni,Fe)为主要基体相的耐磨抗高温氧化复合涂层.利用XRD、OM、SEM、EDS分析了涂层及氧化膜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测试了涂层在1000℃恒温氧化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细小,具有快速凝固显微组织特征,与基材呈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显微组织为不规则块状初生相MoSi2和颗粒状TiC金属陶瓷初生相弥散分布于强韧性良好的γ-(Ni,Fe)过饱和固溶体基体上;涂层氧化膜主要组成相为SiO2、TiO2和少量Fe2O3,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符合抛物线规律,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关键词:
等离子熔敷
,
MoSi2
,
TiC
,
涂层
,
显微组织
,
抗氧化性
巫红燕
,
高明霞
,
朱丹
,
潘颐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分别以Fe40Al、Ni3Al和TiAl(NbCr)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使其和低孔隙率TiC粉体烧结体有效结合.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对其界面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金属间化合物均与TiC烧结体形成了冶金结合的界面.TiC烧结体在高温保压过程中有微量分解,扩散进入了Fe40A1和Ni3Al基体表层,降低了其熔点,从而使其成为可流动状态,被挤压进入TiC烧结体的孔隙.但TiAl(NbCr)合金未能进入TiC烧结体孔隙,而是在与TiC的界面处形成了一层Ti含量高于基体约10 at%的反应层.
关键词:
双结构材料
,
连接
,
微观结构
,
金属间化合物
,
TiC
陈礼清
,
董群
,
赵明久
,
毕敬
材料研究学报
利用Ti和C元素粉末间的原位放热反应合成TiCp,结合Mg熔体的自发渗透技术制备了TiCp/Mg以及TiCp/AZ91D两种镁基复合材料,观测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原位反应生成物TiCp的形貌,研究了这两种镁基复合材料的常温压缩性能. 结果表明,原位反应自发渗透技术制备的Mg基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增强相呈细小的颗粒状和互穿网片状, 分布均匀.这是材料的压缩强度得到提高的原因.在常温以及应变速率为0.01 s-1的条件下,TiCp/Mg和TiCp/AZ91D镁基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别达到598和650 MPa.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
TiC
,
in situ reactive infiltration
刘勇
,
李辉
,
杨志强
,
田保红
,
张毅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真空热压-内氧化烧结法成功制备TiC粒径分别为3.2和25 μm的30 vol% TiC/Cu-Al2O3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分析和性能测试;并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变形温度为450 ~ 8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TiC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导电率有所增加,而硬度略有下降.TiC/Cu-Al2O3复合材料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变形条件下30 vol% TiC/Cu-Al2O3复合材料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可以用双曲线正弦方程和Z参数描述;热变形激活能随TiC粒径增大而略有下降,其值分别为269.059 kJ/mol(3.2 μm)和234.288 kJ/mol(25μm).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
TiC
,
粒径
,
激活能
,
本构方程
杨浩
,
李玉藏
,
曲锦波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8009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含微量钛低合金结构钢在轧制过程中TiC的析出规律,分析了轧制温度及轧后终冷温度对TiC析出的影响,并以TiC的充分析出为前提条件,优化了钢的轧制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温区轧制时,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TiC的析出数量增多,且尺寸减小,850℃左右变形对TiC的析出最为有利;在铁素体温区的高温部(700℃),TiC的析出既有弥散析出又有相间析出,在低温区(600℃)则以弥散析出为主,在650℃时析出物数量多、尺寸小、分布弥散;优化后的轧制温度为830℃,终冷温度为650℃,在细晶强化的同时,还可获得最佳的TiC析出强化效果,使钢的屈服强度提高80 MPa左右.
关键词:
热模拟试验
,
微量钛
,
低合金结构钢
,
TiC
,
析出强化
,
轧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