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二维碳化物晶体Ti2C的制备与表征

刘凡凡 , 周爱国 , 王李波 , 李赛赛 , 李正阳

人工晶体学报

以Ti2AlC为原料,采用浓度为10%、20%、40%的氢氟酸酸刻蚀Ti2 AlC粉体,制备出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维碳化晶体Ti2C.40%氢氟酸对细度为500目的Ti2 AlC进行刻蚀,0.5h后,试样的主晶相已为Ti2C二维晶体;Ti2 AlC细度为325目时,刻蚀6h后,主晶相仍为Ti2AlC相,并没有出现Ti2C.相比于10%、40%的氢氟酸,用20%氢氟酸刻蚀制备出的Ti2C具有更完备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Ti2AlC的粒径大小、刻蚀时间对Ti2C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拉曼光谱中,有相应的Ti-C键特征峰,Ti-Al键特征峰消失.发现了在高度刻蚀的MXene二维晶体的拉曼光谱中出现了C-C键特征峰.

关键词: MXene , Ti2AlC , 类石墨烯 , 拉曼光谱

高压下Ti2AlC结构、弹性和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李辉 , 刘哲 , 罗至利 , 夏晓宇 , 韩旭旭 , 高雨晴 , 王凌凯 , 孙浩东 , 王世豪

硅酸盐通报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高压下Ti2AlC的结构、弹性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Ti2AlC的晶格常数a、c和体积V均随着外压的增大减小,且c比a减小幅度略大,表明Ti2AlC在c轴方向比a轴方向更容易被压缩,体现了该材料的各向异性.计算了Ti2AlC的弹性常数、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弹性性质,发现这些弹性性质均随着外压的增加而增大,并根据弹性常数证明了Ti2AlC在0~50 GPa范围内均是力学稳定的.此外,还从电子态密度的角度考察了Ti2AlC的电子性质,认为其具有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双重性质,并发现在0~50 GPa范围内压力对Ti2AlC的态密度性质影响较小.

关键词: Ti2AlC , 弹性性质 , 电子性质 , 高压 , 第一性原理

Cu包覆Ti2AlC复合粉体及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刘秀 , 翟洪祥 , 贺智勇 , 张启富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以Cu和Ti2AlC粉作为原料,制备了Cu包覆Ti2 AlC复合颗粒.研究了Cu、Ti2AlC体积比和球磨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将包覆颗粒与Al粉混合后采取干压成型、无压气氛保护烧结的方法制备了Cu包覆Ti2Al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Cu体积含量为30%,球磨时间为10 h时,能制备出包覆效果良好的复合颗粒;球磨的高能量使Cu和Ti2AlC在垂直于Ti2AlC c轴方向发生机械合金化,从而使得Cu的包覆较为牢固;Cu包覆Ti2Al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烧结产物主要为Ti3AlC2、Al、Al2Cu、Al3 Ti和Al2O3,其复合材料较为致密,增强颗粒分布较为弥散.

关键词: Cu , Ti2AlC , 机械合金化 , 包覆 , 铝基复合材料

SPS法制备Ti2AlC/TiAl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艾桃桃 , 费岩晗 , 冯小明 , 余宁 , 于琦 , 李文虎 , 袁新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SPS),利用Ti-Al-Ti3AlC2体系的原位反应制备Ti2AlC/TiAl基复合材料.借助XRD、SEM和OM分析其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100℃烧结后,Ti3AlC2全部转化为Ti2AlC.产物由TiAl、Ti3Al和Ti2AlC相组成.Ti2AlC呈颗粒状分布于基体晶界处,部分钉扎于晶内.当Ti3AlC2掺杂量为1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了4.9 GPa、7.41 MPa·m1/2和699.9 MPa,较TiAl合金有较大提升.

关键词: TiAl基复合材料 , Ti2AlC , 原位反应 , 放电等离子技术(SPS) , 力学性能

Ti2AlC/TiB2/TiC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赵芳 , 王明远 , 唐香珺 , 张翼飞 , 李俊寿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6.05.006

采用SHS法合成了Ti2AlC、TiB2 、TiC三相复合陶瓷粉体;应用SPS技术制备了Ti2AlC/TiB2/TiC块体复相陶瓷材料;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复相材料的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复相块体陶瓷中,Ti2AlC为基体相,TiB2和TiC弥散分布于基体相中;复相块体陶瓷具有高的致密度,为99.6%;显微硬度平均为12.96 GPa;断裂韧性为45.28 MPa· m1/2,这为下一步研究其可加工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Ti2AlC , TiB2 , 复相陶瓷 , 力学性能

新型层状化合物Ti2AlC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王敬平 , 梅炳初 , 周卫兵 , 王苹 , 杨淑霞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402

热压烧结得到高纯致密的Ti2AlC块体.将Ti2AlC在浓的和稀的HNO3、HCl及H2SO4溶液中浸泡,得到试样的腐蚀速率及腐蚀类型.电化学方法测量试样在三种稀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浸泡腐蚀实验发现,Ti2AlC在酸中的腐蚀类型由点腐蚀发展到晶间腐蚀最后为剥蚀,腐蚀速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其中在浓HNO3中腐蚀速率最大,稀HCl的腐蚀速率最小.除H2SO4外,Ti2AlC在浓酸溶液中的腐蚀率均大于其稀溶液.电化学实验表明,在稀HNO3中自腐蚀电流最小,自腐蚀电位最大.稀H2SO4自腐蚀电流最大.在三种稀溶液中均出现钝化,其中稀H2SO4维钝区间最宽.

关键词: Ti2AlC , pitting ,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 exfoliation , polarization curves

TiAl3对燃烧合成Ti3AlC的影响

郭俊明 , 陈克新 , 王宝森 , 张虹 , 李兴权 , 周和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单质粉末Ti,Al和碳黑为原料,研究了添加金属间化合物TiAl3对燃烧合成Ti3Al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仅以单质粉末Ti,Al和碳黑为原料,按Ti3AlC化学计量比配料,燃烧产物主要物相是Ti2AlC和TiC,无Ti3AlC.但在保持原料配比不变的情况下,在反应物原料中添加金属间化合物TiAl3(0~23.5%,质量分数)后,可得到Ti3AlC相物质,其含量随TiAl3的增加而显著增多,成为燃烧产物的主要物相之一.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TiAl3对燃烧合成Ti3AlC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燃烧合成 , Ti3AlC , TiAl3 , Ti2AlC , 显微结构

燃烧温度对燃烧合成Ti3AlC2和Ti2AlC的影响

郭俊明 , 陈克新 , 刘光华 , 周和平 , 宁晓山

功能材料

以钛、铝和碳黑单质粉末为反应物原料,在保持Ti∶Al∶C=2∶1∶1(摩尔比)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添加具有稀释剂作用的TiC,燃烧产物主晶相由Ti3AlC2变为Ti2AlC相,随着燃烧温度的降低,Ti2AlC相的含量逐渐增多.从热力学上考虑,生成Ti3AlC2的温度上限比生成Ti2AlC的温度上限宽.当燃烧反应温度超过1600℃时,Ti2AlC难以生成,而Ti3AlC2仍可生成.

关键词: 燃烧合成 , Ti-Al-C系 , Ti3AlC2 , Ti2AlC

TiH2做Ti源合成Ti2AlC/Ti3AlC2及热分析

李良 , 周爱国 , 李正阳 , 王李波

硅酸盐通报

廉价TiH2是制造钛粉的中间产物.本文用TiH2取代钛粉在常压下高温合成一种先进陶瓷材料-钛铝碳(Ti2AlC和Ti3AlC2).以配料3TiH2/1.5Al/C或2TiH2/1.5 Al/TiC为原料,在1400℃保温120 min可合成高纯Ti2AlC.原料3TiH2/1.2Al/2C在1400 ℃保温120 min和TiH2/1.2Al/2TiC在1350℃保温120 min均可制备高纯的Ti3AlC2.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被用来分析Ti-Al-C反应体系热量变化.在配料3TiH2/1.5Al/C反应过程中,Ti2AlC合成反应的放热峰消失;表明TiH2脱氢反应所吸收的热量与TiC或Ti2AlC的合成反应所释放的热量相互弥补.以TiH2为Ti源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降低原料成本,还可以减少或避免大批量生产钛铝碳过程中的热爆现象.

关键词: Ti2AlC , Ti3AlC2 , TiH2 , 差示扫描量热法 , 反应机理

Ti2AlC陶瓷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

王敬平 , 梅炳初 , 周卫兵 , 童吉楚

中国材料进展

将原料粉体按TiC:Ti:Al:C=0.5:1.5:1:0.5的配比充分混合,在石墨模具中加压到30 MPa,升温至1400℃保温2 h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高纯致密的Ti2AlC烧结体.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高纯Ti2AlC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Ti2AlC在HCl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大,腐蚀严重;而在NaOH中自腐蚀电压最负,腐蚀趋势最大;除了在HCl中表现为活性溶解外,在其它的腐蚀介质中均出现钝化现象.

关键词: Ti2AlC , 极化曲线 , 腐蚀 , 钝化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