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会宾
,
尚成嘉
,
赵运堂
,
杨善武
,
王学敏
,
贺信莱
钢铁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回火前RPC和RQ 2种工艺得到的钢板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RPC工艺得到的钢板经500~700 ℃回火1 h后,组织变化不明显,随温度升高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RPC工艺得到的高强韧性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
RPC技术
,
超细化组织
,
回火
王学敏
,
尚成嘉
,
杨善武
,
贺信莱
金属学报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模拟了不同的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工艺过程,结合金相、SEM、TEM以及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量以及弛豫时间对含Nb,Ti低碳微合金钢最终组织细化的影响.此外Fe-Ni合金被用来研究弛豫过程中的位错亚结构变化以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经RPC工艺处理后,贝氏体束可得到明显的细化.弛豫过程中同时存在位错弛豫、多边形化形成位错胞状亚结构以及应变诱导析出,这两者是引起最终贝氏体组织细化的主要原因.当两种因素互相协调并促进时,细化效果最佳,在本模拟条件下,最佳控制工艺为850℃变形后弛豫60-200s左右.
关键词:
RPC技术
,
null
,
null
,
null
王学敏
,
尚成嘉
,
杨善武
,
贺信莱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06.021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模拟了不同的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工艺过程,结合金相、SEM、TEM以及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量以及弛豫时间对含Nb,Ti低碳微合金钢最终组织细化的影响.此外Fe-Ni合金被用来研究弛豫过程中的位错亚结构变化以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经RPC工艺处理后,贝氏体束可得到明显的细化.弛豫过程中同时存在位错弛豫、多边形化形成位错胞状亚结构以及应变诱导析出,这两者是引起最终贝氏体组织细化的主要原因.当两种因素互相协调并促进时,细化效果最佳,在本模拟条件下,最佳控制工艺为850℃变形后弛豫60-200s左右.
关键词:
RPC技术
,
组织细化
,
应变诱导析出
,
亚结构
武会宾
,
尚成嘉
,
杨善武
,
侯华兴
,
马玉璞
,
于功利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11.005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参数(弛豫时间)对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同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回火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比较.不同RPC技术参数得到的钢板经300-700℃回火1 h后,随温度升高均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只是变化速度及硬度值有所不同.经过AC工艺得到的钢板在回火后硬度和强度变化不明显,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升高强度和硬度单调下降.回火前RPC和RQ两种工艺得到的钢板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贝的复合组织.回火后RPC工艺钢组织变化不明显,只是弛豫不同时间的试样组织粗化速度不同,而RQ工艺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很快消失最终演变成多边形铁素体.实验结果表明,利用RPC工艺得到的高强韧性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由于不同工艺引起组织内位错与析出状态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
RPC技术
,
超细化组织
,
回火
武会宾
,
尚成嘉
,
杨善武
,
侯华兴
,
马玉璞
,
于功利
金属学报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参数(弛豫时间)对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同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回火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比较. 不同RPC技术参数得到的钢板经300---700℃回火1 h后, 随温度升高均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 只是变化速度及硬度值有所不同.经过AC工艺得到的钢板在回火后硬度和强度变化不明显, 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升高强度和硬度单调下降.回火前RPC和RQ两种工艺得到的钢板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贝的复合组织. 回火后RPC工艺钢组织变化不明显, 只是弛豫不同时间的试样组织粗化速度不同, 而RQ工艺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很快消失最终演变成多边形铁素体. 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RPC工艺得到的高强韧性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由于不同工艺引起组织内位错与析出状态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