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卓宏
,
林林
,
王哲哲
,
郑志强
人工晶体学报
测量并分析了Er3+∶PLZT电光陶瓷的吸收光谱和上转换光谱,利用Dexter理论和速率方程理论研究了该材料的发光特性.通过Dexter理论计算得到4I13/2+4I13/2→4I9/2+4I15/2( ET1)和4I11/2+4I11/2→ 4I15/2+4F7/2(ET2)能量传递过程的交叉驰豫几率分别为2.06×105 s-1和1.61 ×105 s-1.以此为基础,结合Er3+跃迁的动力学模型,利用速率方程讨论了交叉驰豫过程对4 I13/2,4I11/2,4I9/2能级上离子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ET1和ET2交叉驰豫过程将会使4I13/2能级粒子数大幅度减少,不利于1550hm发光,而对800 nm的发光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发光特性
,
PLZT陶瓷
,
Dexter理论
,
交叉驰豫几率
张勇
,
殷庆瑞
功能材料
采用热压气氛烧成工艺,制备不同镧含量的PLZT(x/40/60,7≤x≤13)透明陶瓷材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研究镧含量与晶粒尺寸的关系,PLZT陶瓷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学、光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镧元素可以有效地促进晶粒尺寸长大.提高材料的光学透过率.镧含量的增加,使样品的相结构呈现由四方相向赝立方相转化趋势,材料的铁电性发生变化,剩余极化值Pr以及矫顽场强Ec减小,材料由"硬性"向"软性"转化.
关键词:
PLZT陶瓷
,
镧含量
,
相结构
,
铁电性
,
透过率
彭青松
,
江莞
,
王刚
,
李敬锋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4.05.039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制备PLZT陶瓷.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纳米TiO2原料, 球磨5h就能得到PLZT粉体, 而采用微米TiO2原料, 球磨30h也只有少量的PLZT出现.可见纳米粉体在机械合金化制备PLZT粉体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机械合金化制备的PLZT粉体具有很好的烧结性能, 在1000℃的烧结条件下可以得到致密度达97%的PLZT陶瓷, 并且所得PLZT 陶瓷的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与其它文献报道的相当.这为实现铁电陶瓷与电极低温共烧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纳米
,
机械合金化
,
高能球磨
,
PLZT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