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军
,
葛昌纯
,
孟璐璐
,
沈卫平
,
燕青芝
,
孟月东
金属学报
提出了火花等离子体放电(SPD)制备高温合金细粉新技术, 并设计了样机. 该方法与常用的高温合金制粉方法---等离
子旋转电极法和氩气雾化法的原理不同, 与之相比, 该方法冷速更快, 可制备粒度更细小的粉末, 且设备简单.
对2种高温合金进行制粉, 实验表明: 该方法制备的粉末粒度分布窄、球形度高、粉末颗粒表面光滑、看不到枝晶、
颗粒内部是球状晶凝固组织, 从而组织更均匀.
关键词:
高温合金
,
P/M superalloy
,
spark plasma discharge process
马文斌
,
刘国权
,
胡本芙
,
张义文
,
刘建涛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11.008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并结合体视学基本原理,对在不同固溶温度和冷却方式(空冷和炉冷)下热等静压(HIP)态FGH96合金中碳化物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尺寸分布等进行了定量表征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IP态FGH96合金中碳化物主要为富Nb和Ti的MC,在原始颗粒边界(PPB)上分布的碳化物主要为块状,在PPB区域以外分布的碳化物主要由块状和花状MC组成.在1180℃以下进行固溶热处理时,碳化物含量增加并且加剧了合金中的PPB;当固溶温度达到1180℃以上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碳化物数量减少,PPB逐渐消失.1200℃固溶后炉冷,固溶在基体中的碳主要以非PPB碳化物形式重新析出,会导致合金中PPB碳化物数量的降低,即使合金中的碳化物总量与固溶热处理前几乎相同.另外,空冷合金中PPB碳化物尺寸为单峰分布,而炉冷合金中则表现为双峰,后者与炉冷过程中碳化物能够重新析出密切相关.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
,
高温固溶热处理
,
碳化物
,
定量表征
,
体视学
马文斌
,
刘国权
,
胡本芙
,
胡鹏辉
,
张义文
,
刘建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不同碳含量的FGH96成型合金中碳化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合金原始粉末表面成分偏析进行了测定,以深入探讨碳含量对合金中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FGH96合金中碳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原始粉末表面碳含量和富Ti层厚度; HIP(热等静压)态FGH96中碳化物主要为富Ti和Nb的MC,随着碳含量升高,合金中分布在原始粉末颗粒边界(previous particle boundary,PPB)上和PPB以外区域的碳化物含量均逐渐升高,而非PPB碳化物含量上升的幅度相对较大;合金中碳含量越高,PPB碳化物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含量越低,非PPB碳化物的成分不受合金碳含量的影响;碳的加入促进了PPB碳化物的粗化,并扩展了其尺寸分布的范围;合金中碳含量越高,PPB碳化物的平均自由程越小,合金在室温下的断面收缩率越低.
关键词:
粉末冶金高温合金
,
碳含量
,
碳化物
,
定量表征
辛成来
,
马勤
,
王文珍
,
贾均红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一种Ni-Co-A1系高温合金,研究了该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800℃)摩擦学性能与热压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金的密度、硬度、抗压强度随着热压温度的提高而提高,但是热压温度高于1200℃后提高不大;随着热压温度的提高合金的高温摩擦学性能有所改善,磨痕表面形成了保护性的氧化物“釉质层”,“釉质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影响了合金的高温摩擦性能,而结合强度又可能与热压烧结试样的致密度有关.磨痕表面犁沟的深浅与热压温度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粉末高温合金
,
热压温度
,
摩擦学行为
吉传波
,
王晓峰
,
邹金文
,
杨杰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00600
采用湿混法将石墨烯纳米片分散到高温合金粉末中,并采用热等静压十热挤压十等温锻造十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FGH96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在高温合金中分散均匀,初步发现在后续的热工艺过程中并未发生变性;添加0.1%(质量分数)的石墨烯后,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58MPa和43MPa,塑性从21.0%提高到37.3%;650℃条件下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58MPa和28MPa,塑性从18.5%提高到26.5%.此外对石墨烯增强FGH96镍基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石墨烯
,
粉末高温合金
,
湿混
,
力学性能
刘小涛
,
丁晗晖
,
杨川
,
刘锋
,
黄岚
,
江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热挤压态镍基粉末冶金高温合金FGH96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合金横向(垂直于挤压方向)和纵向(沿挤压方向)试样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断裂机制和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FGH96合金横向及纵向试样均为无明显织构的等轴晶组织,且平均晶粒尺寸及γ'相体积分数基本一致.在应变速率1×10-4 S-1时,横向和纵向拉伸试样抗拉强度在25~650℃温度区间内随温度升高缓慢降低,当温度高于650℃时,抗拉温度下降速率显著增加;且横向试样的抗拉强度低于相同实验条件下纵向试样的抗拉强度,差值为150~200MPa;失效机制为从室温条件下的穿晶断裂转变为混合断裂模式,横向试样的转变温度为400℃左右,纵向试样的转变温度约为650℃;横向试样变形后,显微组织有高密度的位错缠结及层错;纵向试样拉伸断裂后,显微组织则主要为孪晶及位错与γ'相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粉末冶金高温合金
,
晶粒尺寸
,
γ'析出相
,
抗拉强度
,
失效机制
,
变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