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Ravi Chandra
,
T. Siva Rao
,
B. Sreedhar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944-5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在低温制备了Sn-TiO2/聚噻吩纳米杂化材料(SPNH),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DRS)和BET比表面积分析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 XRD结果证实聚噻吩(PTh)对TiO2晶相结构没有影响。 IR和UV-DRS结果表明,在掺杂的金属氧化物与PTh的纳米杂化和结合过程中, PTh表面与金属氧化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类似核壳结构)。 XPS结果显示,纳米杂化材料中存在Sn4+以及PTh与TiO2各自所含的元素。催化剂表面吸附污染物结果发现, SPNH的吸附容量高于Sn-TiO2纳米粒子(STN)。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硝基苯(NB)和孔雀绿(MG)的反应中, SPNH表现出比单纯STN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由于STN上存在聚噻吩,使得样品表面吸附NB(24%)和MG(21%)的能力增加,从而导致更高的光催化收率。考察了该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重复使用5次时的光催化活性,未见PTh的消耗和降解。这些高光催化活性的SPNH材料有望在工业水净化中用作光催化剂。
关键词:
锡
,
二氧化钛
,
聚噻吩
,
纳米杂化材料
,
硝基苯
,
孔雀绿
,
可见光
,
光催化
,
可循环使用性
吴树昌
,
温国栋
,
钟炳伟
,
张炳森
,
谷献模
,
王宁
,
苏党生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02-9|
本文对碳材料(主要是碳纳米管)催化硝基苯的还原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热重分析、程序升温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以及拉曼光谱等表征,发现碳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在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比表面、孔结构、形貌、结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铁杂质对反应没有显著影响。羰基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羧基和酸酐对反应不利。除此之外,材料的π电子体系也很关键,因为它可以传递电子,并且利于硝基苯的吸附。硝基苯还原按照直接路径进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亚硝基苯可以迅速转化为苯胺。
关键词:
碳材料
,
氧官能团
,
活性位
,
硝基苯
,
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