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
周力行
,
张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旋流煤粉燃烧器加进口堵塞和煤粉浓缩器可以影响湍流,燃烧温度以及煤粉浓度的分布,从而影响NO的生成与排放.本文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测速仪(PDPA)测量和双流体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堵塞和煤粉浓缩器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内两相流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验和模拟结果都表明,无论是进口堵塞还是煤粉浓缩器都会增加旋流燃烧器的进口湍流度,同时增加进口轴线附近的颗粒浓度,后者将有利于降低NO排放.
关键词:
煤粉燃烧
,
NO生成
,
堵塞
,
煤粉浓缩器
张静伟
,
魏小林
,
盛宏至
,
张宇
工程热物理学报
卤族元素在燃烧时会影响CO的氧化和NO的生成.本文通过化学平衡方法分析了H2O和HCl对于CO氧化的协同效应,在非均匀布风流化床中进行了PVC塑料与煤或半焦的混烧试验,测量了CO和CH4的排放特性,从而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证明了HCl对CO氧化的抑制作用.并给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关键词:
卤素
,
燃烧
,
CO氧化
,
NO生成
陈兴隆
,
周力行
,
张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旋流扩散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旋流数对热NO生成的影响,其中对湍流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对燃烧采用EBU-Arrhenius模型,对热NO生成采用设定PDF的模型.预报了不同旋流数下轴向和切向的平均和脉动速度、温度和NO浓度,指出随着旋流数的增大,计算得到的出口平均NO浓度首先升高然后下降.这一趋势和本文作者最近的实验结果的趋势一致.随着旋流数的增大,湍流脉动首先下降然后升高,而进口附近的温度上升,二者综合效果造成上述趋势.因此在实际燃烧器中,完全靠改变旋流数来控制NO生成是不现实的.应该采取其他方法来降低NO的生成.
关键词:
旋流燃烧
,
NO生成
,
概率密度模拟
周力行
,
陈兴隆
,
张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通过实验和用湍流燃烧二阶矩概率密度模型对不同旋流数下甲烷-空气湍流燃烧和NO生成进行了研究.在燃料中加入少量氨模拟燃料氮.研究结果表明,随旋流数的增大(由0到1),热NO排放先上升后下降,而总NO和燃料NO排放则先下降后上升.旋流数增大使湍流强度先下降然后稍有上升,使进口附近温度先上升然后稍有下降.热NO的生成受温度的影响更大而燃料NO的生成受湍流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NO生成
,
湍流旋流燃烧
,
二阶矩模型
张宇
,
周力行
,
张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用基于HCN释放的简化Solomon模型的NO生成湍流反应的统一二阶矩代数模型(AUSM)和煤粉燃烧的双流体模型,对不同旋流数下煤粉燃烧器内两相流动,煤粉燃烧和NO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文献中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模拟结果指出,随着旋流数的增加,NO的排放先减少后增加,燃尽率先增加后减小,和气体燃烧中得到的规律类似.
关键词:
煤粉燃烧
,
NO生成
,
旋流数
王方
,
周力行
,
张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用统一二阶矩(USM)湍流反应模型对不同旋流数下甲烷-空气旋流燃烧NO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EBU-Arrhenius(E-A)燃烧模型对燃烧的模拟结果和简化PDF湍流反应模型对NO生成的模拟结果以及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USM模型显著地优于E-A模型和简化PDF模型.E-A模型不能合理地模拟有限反应动力学,而简化PDF模型用两个单变量PDF的乘积代替联合PDF,大大地低估了NO湍流反应率.USM模型预报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最好.
关键词:
NO生成
,
湍流旋流燃烧
,
二阶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