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生
,
赵远
,
田亚强
,
宋进英
,
魏英立
,
杨栋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06.002
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工艺对低碳硅锰钢进行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该Q&P钢增塑机制及其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处理后,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传统Q&P钢;双相区合理的保温时间可以减少室温组织中二次淬火马氏体含量,以保证更好的塑性;实验用钢经Q&P工艺处理后室温残余奥氏体含量为4.9%,而经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处理时,随着双相区保温时间的延长,室温残余奥氏体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双相区720℃保温1500s再经Q&P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达到最大值7.3%,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关键词:
Q&P钢
,
残余奥氏体
,
Mn配分
,
力学性能
,
强塑积
陈连生
,
张健杨
,
田亚强
,
宋进英
,
徐勇
,
张士宏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462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工艺研究预先Mn配分行为,并对其配分现象进行表征,采用淬火-配分(Q&P)及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配分(I&Q&P)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处理钢中C配分和残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C,Mn不断向奥氏体内扩散,淬火处理后C,Mn在马氏体(原双相区奥氏体)内呈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实验钢经I&Q&P工艺处理后,室温组织中Mn富集现象依然很明显,C在马氏体板条间富集;随着C配分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抗拉强度不断减小,延伸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C配分时间为90 s时,I&Q&P工艺下钢的强塑积达到23478MPa·%;I&Q&P工艺中预先Mn配分处理,使得实验钢在一次淬火时保留更多的奥氏体,随后C配分促使更多的C原子扩散到这些奥氏体中,从而二次淬火至室温获得更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中C,Mn的综合作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比相同条件下Q&P工艺中C配分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增多2.4%左右.
关键词:
Mn配分
,
C配分
,
残余奥氏体
,
强塑积
田亚强
,
张宏军
,
陈连生
,
宋进英
,
魏英立
,
张健杨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4.006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十奥氏体化十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十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铁素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C,Mn在马氏体中出现了富集,并且C富集程度高于Mn;经I&Q&P工艺处理后,C,Mn在板条马氏体中呈现不均匀分布,C的局部富集现象更明显,按C,Mn含量的不同,马氏体可分为"高C高Mn"、"高C低Mn"和"低C低Mn"3种;相比较Q&P工艺中只有C配分作用稳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在C,Mn配分综合作用下,能得到更多的残余奥氏体.
关键词:
低碳硅锰钢
,
I&Q&P工艺
,
C配分
,
Mn配分
,
综合作用
田亚强
,
张明山
,
李然
,
魏英立
,
宋进英
,
郑小平
,
陈连生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双相区等温-水淬(I&Q)和双相区等温-奥氏体化-盐浴等温后水淬(I&Q&P)处理工艺,采用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I&Q&P工艺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短时奥氏体化后并未消除I&Q工艺Mn配分效果,其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程度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267 MPa,材料的伸长率不断降低.在恰好完全奥氏体化时的晶粒尺寸较小且C、Mn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留奥氏体含量最高,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最高强塑积可达30345 MPa·%,实现了强度和塑性的优良结合.
关键词:
Mn配分
,
奥氏体化
,
I&Q&P工艺
,
残留奥氏体
,
力学性能
王跃华
,
李然
,
宋进英
,
魏英立
,
代鑫
,
陈连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11011
在不同奥氏体化时间下对低碳硅锰钢进行 I&Q&P 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时间对试验钢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奥氏体化不能完全消除之前锰元素在双相区的配分结果;奥氏体化时间达到300 s 后,试验钢的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时间延长,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267 MPa,但试验钢的伸长率则不断降低;刚完成完全奥氏体化时,晶粒尺寸较小,且碳、锰的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形变过程中TRIP效应明显,使得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奥氏体化时间为300 s 时,试验钢的强塑积最高,可达30345 MPa?%。
关键词:
锰配分
,
奥氏体化时间
,
I&Q&P工艺
,
残余奥氏体
,
拉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