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
,
潘川
,
赵琳
,
田志凌
钢铁
对不同Ti含量的气电立焊焊缝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i的质量分数在0.028%~0.038%范围内时,焊缝中获得大量细小的针状铁素体,焊缝组织及低温韧性得以明显改善.当Ti过量时,焊缝中的针状铁素体减少,组织以贝氏体为主,低温韧性相应下降.焊缝组织中观察到块状和条状的M-A组元,随着焊缝Ti含量增加,其总量增加.焊缝夹杂物多为以氧化物为核心,外层包裹着MnS的复合夹杂物,并随夹杂物Ti含量的增加,由Mn-Si-Al-O型向TiMn-Al-O型转变,有利于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成.而当焊缝中Ti过量时,主要夹杂物又转变为对针状铁素体形核无效的Ti-A1 O型,促进了贝氏体转变.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
Ti
,
针状铁素体
,
M-A组元
,
焊缝组织
,
力学性能
梁国俐
,
武会宾
,
杨善武
,
刘学利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2.10.015
采用Gleeble对不同焊接线能量下微量Mg处理石油储罐用钢粗晶热影响区(CGHAZ)的低温韧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SEM,TEM等技术对CGHAZ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经微镁处理690MPa级石油储罐用钢,改变了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状态,使钢中原有的氧化铝和硫化物夹杂物变成细小的弥散分布的含镁夹杂物,提高母材与焊接热影响区性能;随着线能量的增加,微镁处理690MPa级石油储罐钢CGHAZ的M-A组元均随着线能量的升高而粗化,M-A组元面积百分数随线能量的升高而降低,导致其低温冲击韧性降低.
关键词:
Mg处理石油储罐用钢
,
大线能量焊接
,
M-A组元
,
夹杂物
,
低温韧性
吴会强
,
李亚江
,
邹增大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0.03.019
利用显微图象分析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SEM)对 HQ130钢不完全淬火区(Ac1~Ac3 )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针对峰值温度tp=800 ℃附近区域冲击韧性下降的问题,着重分析了M-A组元及碳化物对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焊接线能量E≤16 kJ/cm, 可避免或减小碳化物聚集,减少M-A组元的含量及尺寸大小,保证该区域冲击韧性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
高强钢
,
热影响区
,
脆化
,
M-A组元
,
碳化物
王学
,
常建伟
,
黄关政
,
任遥遥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WB36钢临界再热粗晶区(IRCGHAZ)网状组织的构成、形成机理及对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状组织主要由颗粒状M-A组元和粒状贝氏体构成,其形成是由于一次粗晶区受到峰值温度在Ac1~Ac3的再次热循环作用时,晶界附近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无序奥氏体转变,形成富碳的细小球形奥氏体,它们冷却时转变为粒状M-A组元和贝氏体.网状组织所在的IRCGHAZ 韧性最低,但含有较多M-A组元的网状组织并不是导致IRCGHAZ脆化的主要原因,晶内板条件问形成的方向性排列的条状M-A组元直接导致了IRCGHAZ的脆化,这是由于条状M-A组无比颗粒状M-A组元更容易促进解理方式断裂.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
临界再热粗晶区(IRCGHAZ)
,
组织
,
脆化
,
M-A组元
朱海宝
,
郭延军
,
何桂宽
,
乔立捷
,
蔡靖涵
,
王甲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对Mg处理X100管线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下的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Mg处理X100管线钢CCT曲线的建立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对比焊接CCT模拟工艺和常规950℃保温的CCT工艺,前者AC1、AC3相变点要分别高于后者25℃,奥氏体晶粒显著大于后者,冷却相变点要低于后者50~80℃。在焊接热模拟工艺下,当冷却速度在0.1~3℃/s之间时,组织以准多边形铁素体(QF)和粒状贝氏体为主;在3~30℃/s的冷却速度范围,主体组织为粒状贝氏体(GB)和针状铁素体(BF);当冷却速度为30~50℃/s,组织以贝氏体铁素体(BF)为主;大于50℃/s的冷却速度,将形成马氏体(M)组织。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
CCT曲线
,
粒状贝氏体
,
M-A组元
高惠临
,
董玉华
,
王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1.02.015
采用热模拟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两种典型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韧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线钢在多道焊接过程中,当二次热循环的峰值温度处于(α+γ)临界区时,热影响区(HAZ)韧度最低,表现为临界粗晶区(IRCGHAZ)局部脆化.引起IRCGHAZ局部脆化的主要原因,是在多道焊二次热循环的特定热过程中形成粗大、富碳的M-A组织和组织遗传.
关键词:
管线钢
,
热影响区(HAZ)
,
脆化
,
M-A组元
,
组织遗传
许红梅
,
张宇
,
潘鑫
,
王银柏
钢铁
通过Gleeble热模拟方法研究了Ti和B对耐候焊丝钢的CCT行为影响规律.组织分析表明:在冷却速度为0.1~1℃/s时,将Ti质量分数从0.05%增加到0.10%后,相转变的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降低12和37℃,同时组织中TiN颗粒数量增加,也将产生M-A组元的临界冷却速度从0.5℃/s降低到0.2℃/s;继续添加0.002%B会进一步将相转变的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降低约26和60℃,同时增加相转变组织中的M-A组元的体积含量和尺寸,也将产生M-A组元的临界冷却速度从0.2℃/s降低到0.1℃/s.硬度数据表明:把Ti质量分数从0.05%增加到0.10%后,盘条强度增加约56 MPa;继续添加质量分数0.002%的B后,盘条强度将再增加78MPa.
关键词:
Gleeble热模拟
,
M-A组元
,
抗拉强度
,
耐候焊丝钢
,
含硼钢
许良红
,
陈延清
,
章军
,
曾宇波
,
王剑
钢铁
为深入分析07MnCrMoVR钢热影响区的脆化问题,采用热模拟技术和显微观察技术,对该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次热循环时,粗晶区(CGHAZ)和临界区(ICHAZ)韧性恶化严重,晶粒长大及粒状贝氏体、M-A组元等非平衡组织的形成是粗晶区韧性恶化的主要原因.随着t8/5的增加,粗晶区冲击韧性随之降低,为防止热影响区脆化,t8/5应控制在30s之内.粗品区十临界区(IRCGHAZ)是多道焊二次热循环时热影响区韧性最差的区域,引起IRCGHAZ脆化的原因是大量沿晶界分布的块状M-A组元的形成.
关键词:
07MnCrMoVR钢
,
焊接热循环
,
热影响区
,
冲击韧性
,
M-A组元
于少飞
,
钱百年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4.04.011
研究了X70管线钢模拟热影响区的局部脆化现象和临界再热粗晶区粒状贝氏体的形成及其对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二次峰值温度为780℃时,M-A组元在原奥氏体晶界成链状分布;二次峰值温度为840℃时,原粗晶区晶界位置生成了细晶贝氏体带,及大颗粒的M-A组元;二次峰值温度为900℃时,M A组元弥散分布,原粗晶区的奥氏体晶界消失.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奥氏体主要在原粗晶区晶界形核长大.X70钢的粗晶区出现再加热脆化现象,它的脆化温度区间是一个比Ac1-Ac3更窄的温度区间,主要在T2P=Ac1-840℃温度范围内.临界再热粗晶区脆化的主要原因是在晶界上有链状分布的M-A组元.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临界再热粗晶区(IRCGHAZ)
,
热模拟
,
M-A组元
,
峰值温度
,
局部脆化
田德允
,
张瑞成
,
翁志刚
,
关丽君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2.016
运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QT型微合金高强钢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粒状贝氏体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在金相截面上呈长条形的M-A组元的空间形态为薄板状;而在金相截面上呈不规则多边形的M-A组元的空间形态为近似于等轴的块状.M-A组元与铁素体之间的界面可进一步划分为马氏体/铁素体界和残余奥氏体/铁素体界.在具有块状M-A组元的粒状贝氏体团中,贝氏体与铁素体之间有高角晶界相隔,并分析和讨论了这些现象与解理断裂和韧性的关系.
关键词:
M-A组元
,
贝氏体
,
热影响区
,
韧性
,
三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