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
刘雪
,
余萌
冶金分析
利用L-半胱氨酸-石墨烯-L-天冬氨酸纳米复合膜构建pb2+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环境水样中铅的灵敏测定.首先将石墨烯和L-半胱氨酸通过电聚合制备了L-半胱氨酸-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然后利用戊二醛通过共价键合连接上L-天冬氨酸,制备了L-天冬氨酸-L-半胱氨酸-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由于L-天冬氨酸的良好选择性以及石墨烯的好导电性能,提高了传感器对pb2+的信号响应和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测定1×10-7 mol/L的pb2+,10倍量的Cu2+、Ca2+、Co2+、Cd2+、Mn2+、Zn2+、Ni2+、Hg2+几乎不干扰测定(峰电流改变小于5%).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铅离子的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0×10-9~6.0×10-6 mol/L,检出限为6.0×10-10 mol/L(S/N=3).该修饰电极用于环境水样中铅的测定,测定值与ICP-AES的测定值基本一致.
关键词:
L-天冬氨酸
,
L-半胱氨酸
,
石墨烯
,
铅
,
电化学传感器
李波
,
黄忠兵
,
孟宪伟
,
唐芳琼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4.02.163
以L-半胱氨酸为表面改性剂与粒径调节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具有良好分散稳定性的磁性Fe3 O4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磁饱和强度测定仪(VS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L-半胱氨酸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分布、晶型结构、分散稳定性等的影响,理论推导了L-半胱氨酸改性后的Fe3O4纳米粒子(L-Fe3O4纳米粒子)的生成机制,将该材料作为载体吸附金种后探讨其在催化对硝基苯酚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沉降22 h时,调节pH值为7.0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的沉降高度大约是L-Fe3O4纳米粒子的6.5倍;吸附金种后的L-Fe3O4纳米粒子催化效率大约是未改性Fe3O4纳米粒子的5倍.L-半胱氨酸有效的改善了Fe3O4纳米粒子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容性,保护并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在污水处理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关键词:
水热法合成
,
Fe3O4纳米粒子
,
L-半胱氨酸
,
分散稳定性
熊玉箫
,
黄风华
人工晶体学报
以L-半胱氨酸为修饰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ZnS∶Ni量子点.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和荧光光谱(PL)对量子点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光谱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S∶ Ni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结构,颗粒呈球形,平均尺寸约为2.9 nm,分散性良好;随着Ni2掺杂浓度的增加,ZnS∶ Ni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Ni2+掺杂浓度为0.7%时,发射强度达到最大.经室内自然光照后,ZnS∶ Ni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可达15.4%.修饰在量子点表面的L-半胱氨酸使该量子点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大分子可偶联性.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
,
ZnS∶Ni量子点
,
L-半胱氨酸
,
荧光量子产率
张敬
,
彭志勤
,
胡智文
,
黄盾
,
覃岽益
,
赵丰
,
周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L-半胱氨酸(L-Cys)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EGDE)为加固材料对脆弱丝织品进行加固,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较优加固方案:L-Cys质量浓度15 g/L,EGDE的质量浓度25 g/L。在此条件下加固的脆弱丝织品断裂强力由(2±0.3)N提高到(18±0.5)N,断裂伸长由(3±0.5)mm提高到(14±0.5)m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仪(13C CP/MAS NMR)和氨基酸测试结果表明,L-Cys/EGDE加固材料与脆弱丝织品中酪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侧基发生了稳定的化学反应,加固样中无规卷曲结构大量增加,加固效果明显。该方法工艺简单,效果显著,适于脆弱丝织品文物的加固。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
,
加固
,
交联
蔡文
,
向卫东
,
王娟娟
,
周筠
,
黄文晻
功能材料
以CuCl_2·2H_2O为铜源,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为溶剂,分别以L-半胱氨酸、硫脲、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采用溶剂热法在130℃下反应8h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硫化铜(CuS)纳米粉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对粉体的结构、形貌、成分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硫源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有较大的影响.采用L-半胱氨酸为硫源得到的产物多呈纳米颗粒无序堆积的无定形态,而采用硫脲和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得到的是纳米棒组成的球状粉体.讨论了不同硫源对CuS粉体的形成及其形貌的影响,并对各种形貌CuS粉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溶剂热法
,
硫化铜
,
L-半胱氨酸
,
双氮二甲基甲酰胺
孙聪
,
黄风华
人工晶体学报
选用L-半胱氨酸作为修饰剂,采用共沉淀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ZnS∶ Co/ZnS量子点.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量子点的结构、形貌、组成及光谱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S∶ Co/ZnS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结构,颗粒呈球形,分散性好,颗粒尺寸约为3.3nm1;随着ZnS壳层增厚,ZnS∶ Co/ZnS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核壳比为1∶0.15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Co2+的掺杂和ZnS壳层的形成使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从2.4%增加到9.8%.L-半胱氨酸分子通过其巯基与量子点表面的金属离子配位,从而修饰在量子点的表面,使该量子点具有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偶联性.
关键词:
ZnS∶Co/ZnS量子点
,
L-半胱氨酸
,
合成
,
荧光
刘海涛
,
钟家松
,
梁晓娟
,
张景峰
,
向卫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11207
通过简单的生物分子辅助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出了AgInS2微球.在反应过程中,生物分子L-半胱氨酸既作为硫源也作为络合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别对所合成的AgInS2的表面形貌、组成和晶型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典型的AgInS2正交结构,平均直径约为2μm.讨论了不同温度对AgInS2的形成及其形貌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所合成的AgInS2微球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AgInS2
,
L-半胱氨酸
,
生物分子
,
半导体
武文鑫
,
刘美英
,
何晓旭
,
何云飞
材料开发与应用
选用TX-100/环己烷/正己醇/水反相微乳体系,以AgNO3为Ag源、Na2S·9H2O为S源、L-半胱氨酸为结构导向剂,室温下制备了高晶化度、直径为10-50nm的Ag2S纳米晶,并考察了影响其粒径大小的因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Ag2S纳米晶在290 nm处呈现强吸收,与体相Ag2S(1 240 nm)相比,其吸收边发生了明显的蓝移.通过调控微乳体系中ω0(水与表面活性剂物质的量比)、Ag+与L-半胱氨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物浓度等可以实现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调控.
关键词:
Ag2S
,
纳米晶
,
反相微乳
,
L-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