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
,
陆光达
,
张桂凯
,
张延志
,
王小英
,
任大鹏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10.021
为了解Pd及其合金贮氚(T)老化后,~3He在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状态,利用XRD与TEM分别分析了贮T老化1.6和3.5 a的Pd粉,以及贮T老化41和295 d的Pd_91.31Y_8.50Ru_0.19合金膜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T老化使得Pd粉的XRD峰变宽且峰强降低,品格发生畸变,同时,衍射峰略向低角度偏移,品格发生膨胀,1.6和3.5 a老化后,晶格常数分别增加0.095%和0.11%;在老化41 d的Pd_91.31Y_8.50Ru_0.19合金膜中,观察到分布均匀,直径约为1 nm的He泡,同时存在高密度的位错及位错环,在老化295 d的样品中,He泡直径略微增加,达1.2-1.4 nm,且分布均匀,位错及位错环密度降低.
关键词:
Pd
,
Pd_91.31Y_8.50Ru_0.19
,
氚老化
,
~3He
,
He泡
佟振峰
,
戴勇
,
杨文
,
杨启法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208
利用散裂中子源模拟聚变环境辐照F82H铁索铁/马氏体钢,辐照温度为150-450℃,辐照剂量为6.1-20.2 dpa.对不同温度和剂量辐照后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TEM观察,结果表明,当辐照温度高于208℃,辐照剂量高于9.5 dpa,He浓度高达680×10-6时的样品中存在尺寸约为1.6 nm的高密度He泡.分析了辐照剂量、温度以及嬗变He浓度对F82H钢微观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低活度铁索体/马氏体钢
,
辐照
,
离位损伤
,
He泡
李炳生
,
张崇宏
,
杨义涛
,
周丽宏
原子核物理评论
沿Si的(100)面注入He离子, 能量为30 keV、剂量为5×1016 ions/cm2. 注入后样品切成几块, 在真空炉中分别做退火处理, 退火温度从600 ℃到1 000 ℃, 退火时间均为30 min.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各个样品表面形貌的演化. 发现样品表面形貌与退火温度相关联. 假设在气泡中He原子与空位的比值很高, 导致样品内部存在高压的He泡, 从而使样品表面形貌发生变化. 探讨了在Si中He泡随退火温度的演化和He原子在材料中的释放机制及其对表面的影响.
关键词:
单晶Si
,
离子注入
,
He泡
,
原子力显微镜
,
表面形貌
张镭
,
王佩璇
,
陶蓉
,
马如璋
,
张国光
金属学报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HR-2及SS321不锈钢注入He~+并在T<1023K不同温度退火后的He泡结构,发现T=0.45T_m是一个转变点,当0.3T_m0.45T_m时,He泡主要通过迁移和合并而长大,长大激活能的实验值分别为0.41eV和0.31eV,实验结果表明,HR-2钢中He泡数密度在整个测量温区内均大于SS321钢,并且材料迅速肿胀的开始温度也高于SS321钢,说明HR-2钢比SS321钢具有较好的抗氦性能
关键词:
不锈钢
,
ion implantation
,
He bub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