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卫
,
石夏颖
,
马锋锋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2.2015082003
以胡麻、油菜的秸秆和油渣热解制得的4种生物炭为吸附剂,以批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Cr(Ⅵ)-Cu(Ⅱ)混合溶液体系中两种金属的吸附作用,考察吸附时间和初始金属浓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与单一吸附体系对比,分析了可能的交互作用机制.发现混合体系中生物炭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与单一金属体系下相似,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量较单一Cr(Ⅵ)体系略有增加但不显著,而Cu(Ⅱ)的吸附量较单一 Cu(Ⅱ)体系明显增大.表明两种金属在4种生物炭上的吸附存在交互作用,为协同吸附作用.交互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两种金属离子间正负电荷的静电引力作用.
关键词:
生物炭
,
胡麻
,
油菜
,
Cr(Ⅵ)
,
Cu(Ⅱ)
,
吸附
,
交互作用
常会
表面技术
以天然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在CaCl2作用下,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CS-SA)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仪对CS-SA吸附剂官能团进行表征,表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之间产生了静电吸引作用.以含低浓度Cr(Ⅵ)的电镀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CS-SA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对CS-SA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6,吸附时间为120 min,CS-SA用量为0.15 g时,离子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8.86%;吸附动力学最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解吸-再生实验表明,CS-SA吸附剂可以再生使用.
关键词:
CS-SA吸附剂
,
电镀废水
,
Cr(Ⅵ)
,
吸附性能
葛华才
,
武娜娜
材料导报
Cr(Ⅵ)是一种对生物和人体高度有毒的重金属离子.改性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是去除含Cr(Ⅵ)废水中Cr(Ⅵ)的一种有效方法.壳聚糖通过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等功能团与Cr(Ⅵ)离子发生吸附作用.通过改性可以提高壳聚糖的物理稳定性和吸附容量等.综述了壳聚糖的化学和复合改性在吸附Cr(Ⅵ)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壳聚糖
,
改性
,
Cr(Ⅵ)
,
吸附
,
废水处理
陈艺敏
,
施伟梅
,
陈建福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4.04.011
以荔枝壳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活化剂、微波加热,制备了荔枝壳活性炭.并以此活性炭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初始Cr(Ⅵ)质量浓度、活性炭用量、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Cr(Ⅵ)的吸附量及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荔枝壳活性炭质量1.6g/L、Cr(Ⅵ)初始质量浓度50 mg/L、pH =3、吸附θ为25℃、吸附t为2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荔枝壳活性炭吸附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对Cr(Ⅵ)吸附量可达30.25 mg/g,Cr(Ⅵ)的去除率可达96.8%.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参数ΔG、ΔH、ΔS表明荔枝壳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
关键词:
荔枝壳
,
活性炭
,
Cr(Ⅵ)
,
吸附
刘智峰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4.09.002
以松树叶为原料,经硫酸改性制得吸附剂,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及吸附剂用量对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Cr(Ⅵ)溶液中,吸附剂用量0.4g,pH =3,吸附t为120 min时,效果最佳,Cr(Ⅵ)的吸附量可达1.22 mg/g,去除率达到97.6%.对实验数据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
关键词:
硫酸改性松树叶
,
吸附
,
动力学
,
Cr(Ⅵ)
陈建福
,
庄远红
,
陈艺敏
,
陈美慧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5.11.011
以荔枝壳为原料,制备了羧甲基化改性荔枝壳(MLE)吸附剂,并对MLE吸附溶液中Cr(Ⅵ)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MLE对Cr(Ⅵ)的吸附量增大;随着Cr(Ⅵ)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MLE对Cr(Ⅵ)的吸附量也增大,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5mg/L以后,吸附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Langumir等温方程能更好地解释MLE对Cr(Ⅵ)的吸附,该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主要发生在MLE表面的活性位点.吸附热力学参数△G、△日和△S的计算结果表明,焓变△H和熵变△S都为正值,说明吸附过程吸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较低时,△G值为负值,说明MLE对Cr(Ⅵ)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且自发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势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升温对吸附有利.
关键词:
荔枝壳
,
改性
,
Cr(Ⅵ)
,
吸附
,
热力学
徐惠
,
张宝骞
,
陈泳
,
翟钧
,
张俊龙
,
吴军霞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22.0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盐酸与对甲基苯磺酸(TSA)共掺杂的聚苯胺,研究了不同比例复合酸掺杂对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和对水中重金属 Cr (Ⅵ)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掺杂态聚苯胺进行了研究与表征,考查了影响吸附容量的主要因素(pH 值、吸附时间、温度、溶液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对甲苯磺酸和盐酸的摩尔比为9∶1时,掺杂态的聚苯胺形成了较疏松、规则的纳米棒状结构,其对 Cr (Ⅵ)的吸附过程符合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在50℃、溶液pH 值为2时,最大吸附容量为413.22 mg/g。
关键词:
聚苯胺
,
复合酸
,
吸附
,
Cr(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