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化学气相沉积与渗透过程中热解炭织态结构生成机理研究

张伟刚 ,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6.02.016

为研究热解炭织态结构的生成规律,采用不同压强的甲烷为碳源,在1 100℃条件下进行了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渗透实验.化学气相沉积以具有不同表面积/自由体积比([A/V]值)的直通方形多孔陶瓷为基体;化学气相渗透实验在直径为1mm细直孔内表面沉积和对炭纤维体积分数为7%的炭毡进行致密化.借助正交偏光显微镜(消光角)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定向角)对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热解炭进行分析和定量表征.研究发现:热解炭的织态结构可以在两种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形成.当甲烷压强较低时为化学生长阶段;当甲烷压强较高时为物理形核阶段.在化学生长控制阶段,热解炭的织态结构可以利用之前提出的"颗粒填充模型(P-F模型)"加以解释.该模型假设高织构热解炭的沉积一定对应于气相中存在具有合适比例的芳香化合物(例如苯)和线性小分子(主要是C2H2),当二者的浓度比偏离该最优比(或者偏大,或者偏小),均将导致中织构甚至低织构热解炭的生成.在化学生成控制阶段,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渗透对热解炭织态结构影响的差别,除了[A/V]值而外,还有氢气的作用.在化学气相渗透过程中,基体内部生成的氢气快速扩散至基体表面,使内外沉积速率和织态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

关键词: 热解炭 , 化学气相沉积 , 化学气相渗透 , 织态结构

碳纳米管阵列/热解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Harshad Patel , LMManocha , SManocha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4)60143-8

以甲烷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蒸汽渗透两步法将热解炭填充至碳纳米管阵列间的空隙而制备出碳纳米管阵列/热解炭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被热解炭填充和覆盖形成均相的复合膜,其密度增加4倍,同时热解炭已石墨化。

关键词: 碳纳米管阵列 , 化学气相沉积 , 化学蒸汽渗透 , 复合材料 , 热解炭

炭纤维增强C/SiC双基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李专 , 肖鹏 , 熊翔 , 黄伯云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9)60029-9

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 联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与熔融渗硅法制得炭纤维增强C/SiC双基体(C/C-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C/C-Si材料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 C/C-SiC材料具有适中的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强度, 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达240MPa和210MPa, 具有摩擦系数高(0.41~0.54), 磨损小(0.02cm3/MJ), 摩擦性能稳定等特点. 随着制动速度提高, C/C-Si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也随之变化: 在低速制动条件下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 中速时以黏着磨损为主; 高速时以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 摩擦磨损性能 , 制动材料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熔融渗硅

微波辅助化学气相渗透法快速制备C/C复合材料

曾燮榕 , 邹继兆 , 钱海霞 , 熊信柏 , 黎晓华 , 谢盛辉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8)60033-5

以炭毡为预制体,甲烷为炭源前驱体,沉积温度为1000℃~1150℃的工艺条件下,从温度梯度,密度梯度和沉积动力学方面,研究了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微波热解CVI工艺特点,分析了微波热解CVI工艺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微波热解CVI工艺可制备出体积密度为1.84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平均致密化速率达0.063g·cm-3·h-1.温度梯度的存在,使预制体实现了从内至外逐步沉积;微波的引入,增加了纤维表面的有效活性点,提高了表面反应速率;微波对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透 , 热解 , 扩散 , 反应动力学

纤维种类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郝名扬 , 罗瑞盈 , 向巧 , 侯振华 , 杨威 , 商海东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4)60149-9

采用6K的预氧丝和炭纤维制备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纳米硬度和三点弯曲等手段研究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氧丝复合材料的基体为暗层和粗糙层炭,厚度分别为1.4ˉ2.6μm和10.2ˉ11.6μm;而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基体为光滑层和粗糙层炭,厚度分别为8μm和4.4μm;预氧丝纤维的模量和硬度明显小于炭纤维,同时基体的模量和硬度随消光角的增加而降低;低模量的基体和纤维导致预氧丝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降低了14.5%ˉ24.2%、9.7%ˉ19.8%、7.3%ˉ15.4%和15.1%ˉ18.6%;但其韧性指数却提高了224%ˉ235%,这是高含量的粗糙层炭和纤维的石墨化收缩所致;同时提出了一个三单元复合模型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模拟误差小于9.9%。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 , 化学气相渗积

化学气相渗积压力对渗积速率和热解炭组织结构的影响

张云峰 , 罗瑞盈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2)60004-3

采用天然气为前躯体在不同压力下使用化学气相渗积法制备炭/炭复合材料.利用甲烷分解热力学与沉积动力学研究了渗积压力对渗积速率和热解炭组织结构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热解炭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渗积压力的增加,初始渗积速率增大;但在渗积后期,渗积速率随着渗积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导致在高渗积压力下相同时间制备样品的最终密度降低.热解炭组织结构对渗积压力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低压(1 kPa)下渗积得到的热解炭基体全部为粗糙层结构.在适中的压力(3kPa,5 kPa,10 kPa)下,以炭纤维为圆心由内到外依次得到各向同性和粗糙层热解炭,整个基体以粗糙层为主.在15kPa下,得到的热解炭组织结构为各向同性和光滑层组织.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化学气相渗积 , 热解炭 , 显微结构

C/C-SiC复合材料的反应熔渗法制备与微观组织

赵彦伟 , 孙文婷 , 李军平 , 刘宏瑞 , 张国兵

宇航材料工艺

采用无压反应熔渗法在1 550℃下将熔融Si或Si0.9Zr0.1浸渗入多孔C/C预制体中制备了高致密的C/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多孔C/C预制体中酚醛树脂热解碳(PIP-C)和化学气相渗透碳(CVI-C)对反应熔渗Si或Si0.Zr0.1的浸渗行为、反应程度、物相成分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融Si或Si0.Zr0.1完全渗入到相邻碳纤维束间的大孔和碳纤维形成的小孔中,多孔PIP-C/C预制体较易浸渗,且反应较充分,熔渗Si0.9 Zr0.1后复合材料中除了生成大量SiC外,还有少量ZrC和ZrSi2生成,未发现游离Si.多孔PIP-C/C预制体中部分碳纤维与熔体反应,损伤纤维,而多孔CVI-C/C预制体中的沉积碳仅与熔体反应生成了一薄层,很好地保护了碳纤维,保持了碳纤维的高性能.提出反应熔渗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形成机制:由初期的溶解-沉淀控制和后期的C向SiC层扩散控制为主.

关键词: 多孔C/C预制体 , C/C-SiC复合材料 , 反应熔渗法 , 微观组织 , 化学气相渗透

丙烷CVI工艺热解炭沉积非均相反应动力学模拟

汤哲鹏 , 徐伟 , 李爱军 , 张中伟 , 白瑞成 , 王俊山 , 任慕苏

新型炭材料

分别运用总括非均相反应机理和详细非均相反应机理,结合均相反应机理(包括285种气相组分,1 074个气相可逆基元反应)来模拟C3H8在CVI工艺条件下炭纤维表面热解炭的沉积过程,进而对实验中的气相组分和热解炭的形成过程进行预测.总括非均相反应机理对炭沉积反应进行了简化处理,气相中的烃组分直接在表面脱氢沉积为热解炭;而详细非均相反应机理则利用表面基元反应来描述热解炭沉积过程,包括66种表面组分和250个表面基元反应.本文以C3H8为炭源,N2为稀释气体,温度1 173~1 323 K、低压(2.6 kPa)和滞留时间为0.5 ~4 s条件下的连续搅拌釜反应器为模型进行模拟,气相组成和沉积动力学两方面的预测与实验结果都较好吻合.计算表明在该设定条件下热解炭的前驱体主要为不饱和小分子(C2H2和C2H4)和甲基,进而利用这些组分定量解释热解炭的沉积动力学.

关键词: 模拟 , 热解炭 , 表面动力学 , 丙烷 , 化学气相渗透

稀土镧催化热解二甲苯制备C/C复合材料及其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郑金煌 , 邓海亮 , 殷忠义 , 姚冬梅 , 苏红 , 崔红 , 张晓虎 , 王坤杰

新型炭材料

采用薄膜沸腾CVI法,以LaCl3为催化剂在1000~1100℃下热解二甲苯制备出密度1.67~1.72 g/cm3的C/C复合材料,研究了催化剂含量对其致密化特性、基体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含量由0增加至15 wt%时,热解炭沉积速率升高,其结构由粗糙层( RL)向各向同性( ISO)转变,材料密度和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含量为3 wt%时材料密度较高,且基体内出现纳米丝状碳( NFC);含量增大至6 wt%后,NFC数量增多,催化剂表面积碳使基体趋于形成RL和ISO混合结构,高催化剂含量下ISO层较厚。催化剂添加后材料的弯曲和剪切强度分别提高约8.1%~33.0%和15.3%~55.7%,含量为6 wt%时性能较佳,弯曲及剪切强度达230.7 MPa和36.6 MPa。高温处理使材料韧性提高,但强度降低,15 wt%时降低较大,弯曲和剪切强度降低约18.6%和14.4%。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稀土镧 , 化学气相渗透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

炭/炭复合材料新型热梯度制备工艺

李克智 , 郭领军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7.03.009

对传统的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进行了改进.把高热导率(55W/(m·℃))的48k炭纤维束穿入针刺炭毡预制体中心.利用炭纤维束和炭毡预制体热导率(0.15W/(m·℃))的差异,在预制体内部产生热梯度.在900℃~1200℃下,天然气首先在预制体中心的48k炭纤维处热解,致密化沿径向由中心向外部推进,67 h后材料的密度达1.778 g/cm3.研究了炉内输入电压、电阻、致密化时间、沉积层位置等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基体热解碳的微观结构,并对炭纤维体积含量为10%的炭/炭试样进行了烧蚀性能测试.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热梯度 , 化学气相渗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