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木质素热解中 CO 和 CO2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伍丹 , 黄金保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2.03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对含苯基的各种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脱羰基反应和脱羧基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了8种模型化合物 R1-R8的8条脱羰基反应路径(1)-(8)和8种模型化合物 R9-R16的8条脱羧基反应路径(9)-(16)。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反应路径(1)-(4)的脱羰基反应能垒明显高于反应路径(5)-(8),CO 更可能通过苯基(对羟苯基、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乙醛的脱羰基反应而形成;反应路径(9)-(12)的脱羧基反应能垒低于反应路径(13)-(16),CO2的形成更可能通过苯基(对羟苯基、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甲酸的脱羧基反应而完成。

关键词: 木质素 , CO , CO2 , 脱羰基反应 , 脱羧基反应 , 密度泛函理论

CO与CO2在铂表面吸附模式或可能性研究

陈艳平 , 秦宏伟 , 李玲 , 胡季帆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8192.2015061

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O在Pt(111)、Pt(100)面上的吸附行为,并对吸附体系的吸附热、C-O键和C-Pt键的键长、布居数分析、电子态密度进行了研究.经比较吸附能、化学键参数和CO布居数,发现在CO主要以C朝下的方式吸附在Pt位,C原子与Pt原子间发生了强烈的杂化作用.为防止铂CO中毒,一般可采用在燃料气中充入一定量的氧气,这些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计算表明,CO2不会在Pt(111)与(100)上面吸附,从而表明生成的CO2不会阻挡CO与Pt的作用,不会降低Pt的催化效应.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 CO , CO2 , Pt , 态密度

O2/CO2气氛下CO对煤焦异相还原NO影响的研究

王贲 , 苏胜 , 孙路石 , 胡松 , 费华 , 卢腾飞 , 向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揭示O2/CO2燃烧过程中高浓度的CO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在1073K温度下使用山西褐煤在卧式炉上进行了实验。分别对O2/CO2浓度比及CO浓度下NO的还原特性进行详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O2浓度为30%时具有较高的还原率;相同02浓度下O2/CO2气氛较空气气氛NO还原率高,表明在CO存在的条件下,高浓度的C02会促进NO的还原;当CO浓度从1.5%逐渐升高时,NO的还原率逐渐降低,到CO浓度为5%时,NO还原率比没有加入CO时还要低,而在空气气氛下CO浓度的变化对NO的还原率影响较小。

关键词: O2/CO2气氛 , 燃烧 , CO , NO

烧结矿气-固还原过程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变化

赵霞 , 李铁军 , 潘文

钢铁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烧结矿与CO气体的气-固还原反应特征,重点考察了反应的不同阶段烧结矿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还原过程烧结矿孔隙率的变化.研究发现:由于烧结矿内矿物组成的改变,随着还原度的增加,烧结矿还原速率逐渐减缓.还原前期主要发生赤铁矿→磁铁矿和铁酸钙→磁铁矿的转变,并且赤铁矿的还原速率要高于铁酸钙.当还原度达到70%时,烧结矿内的赤铁矿、铁酸钙和磁铁矿全部被还原为浮士体和金属铁;根据还原过程烧结矿内部结构和孔隙率的变化,发现还原过程中试样的孔隙率由原来的12.43%增加至53.44%,其中大部分的增加量集中在反应的前期.另外,发现存在微气孔的区域更有利于烧结矿的还原.

关键词: 烧结矿 , 还原 , CO , 矿物组成 , 显微结构 , 孔隙率

共平面低功耗CO气体传感器的设计及制作

刘丽 , 张彤 , 王连元 , 田云霞 , 范会涛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9.06.016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共平面微结构气体传感器,利用MEMS技术制作了传感器样品.实验测得该传感器对于体积分数为50×10~(-6)CO气体的灵敏度为8.6(R0/R),功耗为82mW,响应时间约5s,恢复时间约22s,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同种敏感材料烧结型传感器(测体积分数50×10~(-6) CO气体)的2.5倍,而功耗却是同种敏感材料烧结型传感器的1/2,是一种具备了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灵敏度高、便于与其它器件集成等特点,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微结构CO气体传感器.

关键词: 低功耗 , 微结构 , CO , 气体传感器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抗CO电催化剂的研究

衣宝廉 , 俞红梅 , 侯中军 , 林志银 , 张锦新 , 明平文 , 张华民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2.04.004

本文介绍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所研制的PtRu/C和PtRu-HxWOy/C两种抗CO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结果,PtRu-HxWOy/C采用复合载体法制备.当以含CO的燃料操作时,所研制的抗CO催化剂制备电池的性能明显高于Pt/C制备的电池.开发了一种复合结构的抗CO电极,这种电极具有良好的抗CO能力.用这种结构的电极组装的5-kW电池组以甲醇重整气为燃料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PtRu/C , PtRu-HxWOy/C , CO , 电催化剂 , 复合电极

CO在U2N3+xOy薄膜表面反应特性研究

罗丽珠 , 陆雷 , 刘柯钊 , 赵东海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30641

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在Si基底表面制备U2N3+xOy薄膜,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观测CO气氛环境下 U2N3+xOy薄膜表面腐蚀行为,以期获得 U2N3+xOy薄膜在 CO 环境下的表面腐蚀机理。结果表明:超高真空条件下, CO在U2N3+xOy薄膜表面表现为氧化特性;CO在薄膜表面吸附解离生成的C以无定形碳形式聚集在薄膜表面,深度剖析过程中并未观察到C向U2N3+xOy薄膜内部扩散;而解离生成的氧在薄膜内扩散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高价氧化物或铀氮氧化物和氮。氧化反应生成的氮向薄膜内部扩散,并在次表面反应生成富氮中间产物。随着CO暴露反应进程的推进,富氮层逐渐向薄膜内部迁移,这是导致U4f谱卫星峰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CO , U2N3+xOy , 表面腐蚀 , 氧化

50 keV/u Ne8+与CO转移电离反应中分子轴取向效应测量

高永 , 张少峰 , 朱小龙 , 闫顺成 , 冯文天 , 张瑞田 , 郭大龙 , 李斌 , 汪寒冰 , 黄忠魁 , 海帮 , 张敏 , 马新文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4.513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研究了50 keV/u Ne8+碰撞CO转移电离反应中生成的CO2+碎裂过程.通过重构分子离子爆炸碎片C+和O+的三维动量,获得了质心系中CO2+碎裂过程中释放的动能(KER).在KER谱中发现了来自亚稳态1∑+,1Π,3Π解离的峰、3∑+态解离的峰和1∑Ⅱ)态解离的峰,同时发现了排斥态3∑-的贡献.在3∑-态解离的分子轴取向分布中,首次观测到CO2+解离的分子轴取向效应.

关键词: 取向效应 , KER , CO ,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CO催化氧化催化剂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胡玲 , 张海东 , 王小菡 , 申渝 , 陈佳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21.008

CO催化氧化消除在环保、氢燃料电池等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催化剂活性成分可以使用单组分及多组分的贵金属、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氧化物等。非贵金属活性成分的使用对降低催化剂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催化剂活性成分的角度来审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构效关系,综述了CO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CO , 催化氧化 , 催化剂 , 活性成分

SnO2/LaFeO3纳米复合材料检测CO时的类受主现象?

张婉 , 张顺平 , 谢长生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1.033

利用模板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 SnO2和 LaFeO3纯材料,并检测了纳米复合材料 SnO2/LaFeO3对CO 的气敏性能。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纳米复合材料85%SnO2+15%LaFeO3(85Sn-La)及90%SnO2+10%LaFeO3(90Sn-La)在检测CO 时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通常CO 表现为还原性气体的性质,然而在T≤200℃的温度范围内,与CO 的作用增加了复合氧化物85Sn-La及90Sn-La的电阻,而这一现象只在与氧化性气体反应时观察过。这种在特定环境下,n型材料与还原性气体(施主)作用时,其导电特征表现为与氧化性气体(受主)作用时相同的现象称为类受主现象。类受主现象只在低温阶段被观察到,且复合氧化物85 Sn-La表现最为明显。利用温度、气氛与材料表面的交互作用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低温情况下,CO 与材料表面的吸附氧及羟基发生反应,增加了表面的电荷,降低了材料表面的导电性,因而表现为类受主现象。

关键词: SnO2/LaFeO3 纳米复合材料 , CO , 类受主现象 , 低温 , 羟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