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平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5.02.03
Nb-Si基超高温合金具有高熔点、适中的密度、良好的高低温力学性能等特征,有潜力应用于1 200~1 450℃高温,但其抗氧化性能较差.综述了该合金的成分特点、制备方法、特别是其抗氧化硅化物渗层的制备方法、组织特点及其氧化行为.重点介绍了该合金的整体定向凝固方法及其组织特点.开发了Al,Y,Cr,B,Ce,Zr,Ge等单元以及多元联合改性的NbSi2基硅化物涂层体系,其中多种涂层体系经1 250~1 350℃恒温氧化100~200 h或1 250℃~室温循环氧化100次后仍对基体合金具有优异的保护能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采用Si-Al-Y2O3包埋共渗在Nb-Si基超高温合金表面制备的Y,Al二元联合改性硅化物渗层.Al对渗层氧化行为的改性体现于对氧化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即合适的Al含量可促使在渗层(Nb,X)Si2外层的表面优先生成SiO2,从而形成以SiO2·Al2O3为主的致密氧化膜.
关键词:
Nb-Si基超高温合金
,
合金化
,
制备技术
,
抗氧化渗层
,
改性硅化物
,
包埋共渗
,
Al
,
定向凝固
赵时璐
,
张震
,
张钧
,
王建明
,
张正贵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22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 使用Ti-Al-Zr合金靶及Cr单质靶的组合方式, 在W18Cr4V高速钢基体上制备TiAlZrCr/(Ti, Al, Zr, Cr)N四元梯度氮化物膜. 利用SEM和XRD分析梯度膜的微观组织和结构, 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梯度膜在室温(15 ℃)和高温(500 ℃)下的耐磨损特性, 并采用SEM观察磨痕形貌.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沉积偏压下制备的四元梯度膜均具有fcc-NaCl型的TiN结构, 其组织致密均匀, 呈典型的柱状晶形态. 梯度膜的摩擦磨损机理是以塑性变形为主要特征的黏着磨损, 并伴有轻微的磨粒磨损. 在室温和高温下磨损时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在0.25~0.30和0.30~0.35之间, 且当沉积偏压增加至-200 V时, 梯度膜的耐磨损性能实现最优化.
关键词:
TiAlZrCr/(Ti
,
Al
,
Zr
,
Cr)N梯度膜
,
多弧离子镀
,
偏压
,
显微结构
,
耐磨损性能
李光俐
,
王应进
,
朱武勋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7.03.015
试样用HNO3与HCl溶解,ICP-AES法直接测定富银渣中0.01%~5%的Ag、Au、Cu、Ni、Sb、Bi、Zn、Al、As、Sn等元素.研究了溶剂、试样中铅及其它共存元素的干扰,选择了合适的分析线.加标回收率在99.6%~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0.59%~3.08%,方法准确、简便、快速.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ICP-AES法
,
富银渣
,
Ag
,
Au
,
Cu
,
Ni
,
Sb
,
Bi
,
Zn
,
Al
,
As
,
Sn
李化龙
,
黄元伟
,
柳襄怀
,
张允书
腐蚀学报(英文)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上制备了Si,Y—Si,Al,Y-Al薄膜,研究了它们在950℃、1050℃空气中的氧化,并采用EPMA及SEM等技术分别对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对离子束增强沉积薄膜样品的抗氧化性、SiO2膜的形成过程及Y的作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离子束增强沉积
,
Al
,
Si
,
Y
,
Oxidation
王青亮
,
赵洪生
,
沈利
,
栗争光
,
赵九洲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071
研究了不同组成的KF-AlF3系溶剂对KBF4与Al熔体界面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组成的KF-AlF3系溶剂时, 在氟化盐/Al界面处均有铝硼化合物层形成;当采用共晶成分或过共晶成分KF-AlF3溶剂时, 铝硼化合物层与Al之间存在的AlF3可使铝硼化合物层与Al局部或完全脱离; 当采用亚共晶成分KF-AlF3溶剂时, 在氟化盐/Al界面处未观察到AlF3存在.对不同组成KF-AlF3系溶剂和KBF4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氟化盐/Al界面处AlF3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Al
,
KBF4
,
AlF3
,
interfacial reaction
,
solvent composition
于静芬
,
吉晨
,
潘小玫
,
熊毅钢
金属学报
本文研究了协同萃取体系(D_2EHPA-H_2RPA-Al~(3+))的胶团化作用和界面特性[H_2RPA为长碳链单烷基磷酸脂,D_2EHPA为二(2—乙基己基)磷酸],以及液—液界面动力学。结果发现,混合体系中H_2RPA具有较强烈的胶团化作用和较高的界面活性,随着[D_2EHPA]的增加,其胶团化倾向和界面活性随之下降,H_2RPA和D_2EHPA具有完全相反的界面吸附行为,证实了非胶束混合萃取体系的动力学控制机制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型,得到了反应速率方程式,非胶束体系为有应用前景的混合萃取剂体系。
关键词:
D_2EHPA-H_2RPA-Al~(3+)萃取体系
,
Al
,
micellization
,
interfacial kinetics
常海
,
郑明毅
,
甘为民
,
徐超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商业纯Mg、纯Al板材为初始材料,采用累积叠轧法(ARB)在室温下成功制备出Mg/Al多层复合板材.在累积叠轧过程中,复合板材中Mg层和Al组织随着循环次数的提高而细化.通过中子衍射技术对复合板材的织构进行测试后表明:在初始复合后的Al/Mg/Al三明治复合板材中,Mg层和Al层主要织构类型均为剪切织构.而在后续的累积叠轧过程当中,由于其工艺特点,导致Mg层和Al层中轧制织构组分出现,最终Mg层主要呈现出典型轧制织构而Al层则表现出以轧制织构组分为主并伴有剪切织构的混合织构类型.
关键词:
累积叠轧
,
织构
,
Mg
,
Al
,
复合板材
向鑫陈长安刘柯钊罗丽珠刘婷婷王小英
金属学报
doi:DOI:10.3724/SP.J.1037.2009.00590
用离子注入技术实现了Al表面C元素的掺杂, 并利用XPS, XRD, TEM和SEM研究了C掺杂对Al中离子
注入He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的C在Al表面形成了Al4C3, 随着C掺杂量的增加, Al表面组织的择优取向
和晶胞体积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了Al中的He离子注入行为. 预先掺杂的C对He离子注入Al表面的鼓泡行为有重
要影响, 其影响程度与掺杂剂量有关. 小剂量C掺杂后, 能有效抑制鼓泡的长大, 并使Al表面鼓泡均匀分布; 更高
剂量C掺杂后, C对表面鼓泡的抑制作用减弱, 甚至加剧He离子的辐照损伤, Al表面出现孔洞和剥落现象. 掺杂的
C对Al基体的微观结构也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Al
,
C doping
,
He behavior
,
blistering
,
microstructure
张建
,
罗国强
,
沈强
,
张联盟
,
黄治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的方法获得了Mg/CuNi/Al扩散焊接接头.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焊接接头剪切强度,通过SEM,EPMA,XRD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g/CuNi/A1扩散焊接接头剪切强度随焊接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焊接温度440℃,保温时间90 min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值达到22.4 MPa.焊接接头主要由Al3Mg2致密组织层、Al12Mg17针状组织层、Al12Mg17和α-Mg网状组织层组成,Cu、Ni富集于网状组织层中.Mg/CuNi/A1扩散焊接接头断口主要由Al3Mg2、Al12Mg17、AlCu3、Al2Cu和Al7Cu23Ni化合物组成,断裂方式以脆性断裂为主.
关键词:
Al
,
Mg
,
CuNi中间层
,
真空扩散焊
,
剪切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