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耿崚
,
陈志成
,
林俊宏
,
谢荣峯
,
汪印
,
赵峰
,
施怡瑄
,
邢贞娇
,
陈水田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4)60125-6
以KOH为活化剂进行两段式活化程序,将废弃生物质材料转化为活性炭,并评估此活性炭吸对液相中农药(呋喃丹)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此活性炭具有大比表面积与高吸附能力可快速有效地去除液相中的呋喃丹。吸附前后的活性炭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仪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特征分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平均孔径分别为1304.8 m2/g与2.39 nm。同时对不同的吸附参数进行批次分析,包括呋喃丹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与酸碱度。最大吸附量(296.52mg/g)的吸附参数为90min、30益、吸附剂剂量100mg/L、180r/min、呋喃丹初始浓度200mg/L。根据三种平衡吸附等温线( Langmuir, Freundlich and Temkin)与动力学分析,Langmuir模式最符合此活性炭的吸附结果,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预测此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
关键词:
稻杆
,
呋喃丹
,
活性炭
,
吸附等温线
,
动力学
李玉新
,
王垚
,
王德峥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007-3
运用Langmuir等温线方程和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两种方法计算了SAPO-34在混合气体中的单个物种表面浓度,并对比了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考察了两个二元混合体系,分别为80 oC的甲醇和二甲醚以及25 oC的二甲醚和乙烯混合气,发现IAST计算值在实验压力范围内均与实验结果吻合;但是Langmuir理论计算值仅在酸性位覆盖率低于1/3时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随着压力增加严重偏离实验值,而且Langmuir理论不能描述随压力增加低饱和吸附量物种覆盖率降低的现象。因此,针对包含不同饱和吸附量组分的混合气, Langmuir理论仅适用于描述表面浓度低时的反应动力学,当表面浓度高时应该采用IAST方法。
关键词:
理想吸附溶液理论
,
吸附等温线
,
混合气体吸附
,
SAPO-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