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华
,
张文雪
,
闫丹
,
李旭
,
杜德顺
,
张进
钢铁
针对造成热轧带钢产品厚度波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将轧件塑性系数和入口厚度作为输入变量的前馈AGC控制算法.阐述了Q预测前馈AGC控制系统原理,带钢跟踪方案和塑性系数Q线性化预测算法.现场应用表明,Q预测前馈AGC对抑制热轧带钢厚度偏差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前馈
,
AGC
,
辊缝补偿
,
塑性系数Q
,
预测
胡贤磊
,
赵忠
,
刘相华
,
张庆春
钢铁
基于四辊中厚板轧机,分析了温度、头部沉入、AGC系统、压力传感器和展宽比对中厚板头尾厚度超差的影响.头尾温度过低对厚度偏差影响较大,它使得钢板塑性系数增加,造成钢板头尾厚度增厚,这种影响每道次都存在并与下一道次的结果进行叠加,增大厚度超差的可能性.头部沉入对头部厚度的影响可通过沉入补偿进行消除.咬入阶段AGC系统不投入的影响可通过减小咬钢速度的方法进行部分消除.展宽比过小会加剧头尾厚度增厚,展宽比过大会缓解头尾增厚的趋势.这些分析为今后钢板头尾厚度超差的控制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厚板
,
厚度
,
沉入补偿
,
AGC
,
展宽比
张文雪
,
张殿华
,
李光明
,
李旭
钢铁研究
介绍了某热连轧厂精轧机组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阐述了液压伺服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引入硬度厚度前馈AGC、变塑性系数GM-AGC、带Smith预估器的监控AGC,现场运行数据表明带钢全长的厚度极差可控制在80 μm以内.
关键词:
硬件配置
,
AGC
,
前馈
,
变塑性系数
,
Smith预估器
陈建华
,
李冰
,
吴光蜀
,
付卫国
,
张其生
,
张殿华
,
王君
,
胡贤磊
钢铁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宽度的轧件对轧机弹跳的影响.首先进行了现场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宽度的轧件在不同轧制力下的轧机弹跳量实测值.利用这些实测值,开发出轧机弹跳量宽度修正模型.最后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说明该方法得到的模型具有足够高的精度.
关键词:
AGC
,
轧机刚度
,
厚度计
,
中厚板
李勇
,
王君
,
胡贤磊
,
刘相华
钢铁
针对常规的压力AGC系统存在的问题,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具有很好的时域和频域局部化的特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小波阀值法的AGC系统.新系统根据轧制力的变化和轧辊的转速自适应地确定小波分解的层次和各层的阀值,提取压力AGC调节需要的轧制力变化量和辨识轧辊的偏心信号进行轧辊偏心的高精度补偿,具有自适应性、鲁棒性强,算法简单,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实验表明,这种系统使板带的厚度精度大为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自适应
,
小波阀值法
,
AGC
,
偏心补偿
,
厚度偏差
胡贤磊
,
赵忠
,
王昭东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厚度控制系统特别是AGC系统对中厚板板形的开环控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刚度偏小的轧机在轧制宽薄中厚板时容易出现边浪.为此提出一种针对轧制宽薄中厚板的板形控制策略--板形锁定法,即在轧制宽薄中厚板的最后一两个道次,AGC不投入,而改用APC控制,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该策略对保证中厚板的板形有一定效果,而且对厚度精度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
板形
,
中厚板
,
AGC
,
板凸度
,
平直度
张进之
,
段春华
,
赵厚信
,
王喆
,
王保罗
钢铁
连轧过程张力是最主要的因素,研究了张力对力臂的影响规律:前张力使力臂增加.分析得出影响张力(活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厚度,所以认清了日本、德国等在20世纪70年代精轧机取消活套的技术未能在工业轧机上推广应用的原因.修改监控参数和单参数张力观测器,提高了厚度控制精度和张力控制精度,厚差±30 μm比例增加了5%以上;张力波动减小了50%.
关键词:
热连轧
,
张力
,
厚度
,
力臂
,
AGC
张殿华
,
王君
,
李建平
,
丁修堃
,
孙大庆
,
王国栋
钢铁
基于对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具体特点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方案.以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控制计算机,以三机架冷连轧机第2号机架作为模拟轧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平面形状控制
,
MAS轧制
,
AGC
,
HCC
陈建华
,
张其生
,
李冰
,
吴光蜀
,
付卫国
,
张殿华
,
王君
,
胡贤磊
钢铁
讨论了轧制过程中油膜厚度变化对钢板厚度精度的影响,并对油膜厚度计算公式--Rynolds公式作了进一步的推证,得出适合现场应用的数学模型.以此数学模型为基础,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油膜厚度计算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本套算法已在某中厚板轧机上得到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
油膜厚度
,
AGC
,
中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