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军
,
孙颖
,
李嘉禄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9.06.010
本文采用超声回波法对碳/环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进行超声A-扫描,结合对超声定位的缺陷区域进行细现形貌解剖分析,研究了超声回波波形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现形貌特征的对应关系.在考虑碳纤维单丝分布及纤维束和树脂界面状态的基础上,利用经验的波形分析法讨论了超声波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的衰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回波特征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缺陷有对应关系,超声A-扫描波形特征分析可用于碳/环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及其缺陷的初步评价.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
超声回波法
,
缺陷细现形貌
,
波形分析法
,
超声衰减
蔡永明
,
孙慧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建立了基于三细胞模型数值预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粘弹性能的方法。首先构造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细胞模型并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随后利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模拟树脂基体的粘弹性能,导出基体的松弛模量,再通过有限元计算及Prony级数拟合,得到三种胞元的粘弹性参数。然后根据三种胞元的体积分数和粘弹性参数,利用三个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并联,模拟得到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沿编织方向的粘弹性参数和蠕变本构关系。最后,分析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粘弹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
三细胞模型
,
粘弹性
,
蠕变柔量
袁欣
,
孙慧玉
复合材料学报
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了预测具有微观周期性结构复合材料黏弹性能的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并结合有限元法分别研究了纤维束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能。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给出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黏弹性能随工艺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编织方向的黏弹性效应随编织角的增大而增强,随纤维体积比的增大而减弱,此规律与实验结论一致。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
微观周期结构
,
均匀化
,
黏弹性能
张芳芳
,
姜文光
,
刘才
,
闫丽娟
复合材料学报
基于区域叠合技术(DST)对编织复合材料渐进损伤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建立了参数化的编织件模型,应用单元切割法在单元边与切割面交点处增加新的节点,将新增节点与该单元部分其他节点重构单元,实现从编织件模型中切割出增强相单胞模型.分别利用Hashin准则与Von Mises准则判断增强相损伤和基体损伤,根据相应损伤模式按修正的Blackketter刚度退化方案对材料刚度进行退化,应用适用于损伤分析的刚度匹配方法,实现区域叠合技术在编织复合材料渐进损伤分析中的应用.提出损伤结果映射方法,实现了基于区域叠合技术所建基体模型的渐进损伤过程的结果显示.数值分析结果发现,区域叠合法分析结果与传统方法分析结果一致,且强度和断裂应变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区域叠合技术
,
渐进损伤
,
强度预测
,
数值模拟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张迪
,
郑锡涛
,
杨超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121.003
为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性能,首先,利用同种纤维、基体和工艺分别制作了4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和1种层合复合材料;然后,进行了相同复合材料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及不同复合材料在相同冲击能量下的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试验;最后,进行了冲击后的C扫描损伤检测,并对比了冲击后凹坑深度、损伤面积和损伤宽度。结果显示:层合复合材料的损伤形貌主要呈椭圆状,且分层损伤严重,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形貌主要呈十字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较好;层合复合材料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冲击能量的拐点均出现在30 J 附近;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剩余压缩强度较高,其损伤容限性能优于层合复合材料。所得结论可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
损伤容限
,
低速冲击
,
冲击后压缩
,
拐点
王广海
,
张跃
,
张凡伟
,
刘春俊
,
张大海
,
李仲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Tsai-Wu强度准则为基础,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看作横观各向同性材料,从而对Tsai-Wu强度准则的各阶强度张量系数进行简化,提出了一种计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理论方法.计算了不同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下,三维四向和正交三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并探讨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对编织复合材料强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
强度
,
Tsai-Wu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