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群锋
,
董光能
,
罗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H13钢基体上制备了含氢类金刚石(DLC)膜,摩擦配副为镀制了DLC膜的440C钢球.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DLC膜在大气环境下的高温摩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DLC膜的摩擦特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恶化.在摩擦初始阶段,温度低时DLC膜的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温度升高到400℃时,DLC膜的摩擦系数高达0.8.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和观察了不同温度下摩擦副磨损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并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DLC膜及钢基体在大气环境下的摩擦特性.采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分析了高温下摩擦副摩擦化学反应发生的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DLC膜高温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温摩擦特性
,
DLC膜
,
摩擦化学反应
,
热力学分析
孙用军
,
董辉
,
冯军胜
,
张琦
,
王爱华
,
李磊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405
采用热力学分析法剖析了烧结余热产生、转换与利用过程,绘制了烧结-冷却-余热回收系统的物流图和(火用)流图,建立了有关能量输出、转换与利用的评价指标,借此研究了国内某360 m2烧结机的余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火用)输出效率、(火用)转换效率、(火用)利用效率等指标可用来评价烧结余热回收等能量利用状况;烧结机、冷却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4个环节的(火用)利用效率分别为0.30、0.52、0.71、0.39;目前烧结余热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烧结烟气和冷却三段冷却废气所携带的显热尚未被利用;将烧结烟气和冷却三段废气余热用于点火煤气预热或锅炉给水预热,可使得烧结机和环冷机(火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19和0.18.
关键词:
烧结
,
余热回收
,
热力学分析
,
(火用)
,
(火用)分析
黄少波
,
陈星宇
,
张伟光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3.017
废催化剂常含有一定量的积碳和硫,因此在回收处理时多采用焙烧处理脱碳脱硫.在焙烧含W,Mo,Ni,Co的废催化剂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复合氧化物,此外新型钼酸镍、钼酸钴、钨酸镍催化剂也在大量使用.这类钨、钼酸盐由于稳定性较高,采用已有工艺极难处理.针对此类复合氧化物的分解问题,绘制了25℃下Me-Mo(W)-H2O系和Me-Mo(W)-NH3-H2O系Me-Mo(W)-EDTA-H2O系的热力学平衡图,并对NiMoO4,CoMoO4,NiWO4的碱浸出和配合物浸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OH分解的难易顺序为NiWO4> CoMoO4> Ni-MoO4;氨可极大地降低NiMoO4,CoMoO4,NiWO4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氨性溶液中Ni,Mo,Co,W的平衡浓度比水溶液中提高了1×102~1×104倍(pH约为8~11),其分解难易次序为NiWO4> NiMoO4> CoMoO4;EDTA同样可极大提高NiMoO4,CoMoO4,NiWO4在水溶液分解的Ni,Co,Mo平衡浓度,在EDTA总浓度为1 mol·L-1的条件下,NiMoO4,CoMoO4分解的最高Ni,Co平衡浓度为1 mol·L-1,而NiWO4最高Ni平衡浓度仅为l×10-Y08 mol·L-1([Y]T =1 mol·L-1),3种复合氧化物在EDTA水溶液中分解的难易顺序为NiWO4> NiMoO4> CoMoO4.碱分解、氨浸出以及EDTA配合物浸出均可选择性浸出NiMoO4,CoMoO4,而NiWO4则需要采用同时回收载体氧化铝的高压高碱分解法.
关键词:
钼酸镍
,
钼酸钴
,
钨酸镍
,
碱浸出
,
热力学分析
龚秀峰
,
李敏霞
,
马一太
,
张志巍
工程热物理学报
利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作为CO2制冷循环的主要膨胀装置,回收膨胀过程的部分动能,减少节流损失,降低压缩机耗功,并通过在压缩机进气前开一旁路,调节压缩机进气量,使系统稳定.对喷射循环与节流阀循环、膨胀机循环进行了性能比较,得出了喷射器循环相对于其他两种循环的优势;并对系统中各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系统蒸发和冷却温度对COP影响较大;最后对系统炯分析得到蒸发器到喷嘴后的压力差对COP和炳损失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压缩/喷射循环
,
CO2
,
喷射器
,
热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