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玲1
,
2
,
蒿建生1
,
3
,
朱惜林2
,
3
,
李媛2
,
韩树民1
,
2
,
张静武1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647
为了改善La-Mg-Ni基贮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 研究了电镀镍-钴合金对La0.88Mg0.12Ni2.95Mn0.10Co0.55Al0.10贮氢合金粉末表面形貌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FESEM表明, 电镀处理后合金粉末表面沉积了球状的镍-钴合金颗粒. 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贮氢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200周循环时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从未处理合金电极的60%提高到镀覆镍-钴合金的80%, 在放电电流密度1080mA/g下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提高了23%. 线性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分析结果显示, 包覆镍-钴合金后贮氢合金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速率加快, 电催化活性提高.
关键词:
La-Mg-Ni基贮氢合金
,
surface treatment
,
electroplating
,
nickel-cobalt alloy
,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王殿元
,
王庆凯
,
常章用
,
郭艳艳
,
吴杏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239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Y2Zr2O7∶Eu3+纳米微粒,用XRD和HRTEM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作为对比,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2Zr2O7∶Eu3+体相材料,对其变温发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Y2Zr2O7∶Eu3+纳米晶的606和628nm发射(5D0→7F2)最强,与5D0→7F1磁偶跃迁相对发光强度较体相材料增强60%,且随着温度的降低,Eu3+离子5D0→7FJ(J=1,2,3,4)跃迁发光强度均有变化.另外,采用盐酸“浸蚀”技术对Y2Zr2O7∶Eu3+纳米微粒进行了表面处理,室温发射光谱测试表明:5D0→7F2,3,4电偶跃迁与5D0→7F1磁偶跃迁的相对强度较表面处理前减小约15%.对观测到的结果通过纳米微粒的表面效应和激活离子所处局域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性解释和讨论.
关键词:
Y2Zr2O7∶Eu3+纳米晶
,
combustion synthesis
,
temperature 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
surface treatment
吴健春
,
李礼
,
陈新红
,
任亚平
钢铁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4.004
分别以锌盐系钛白砂磨后浆料和铝盐系钛白砂磨后浆料为原料,考察了偏铝酸钠-硫酸并流包膜工艺、偏铝酸钠-硫酸铝并流工艺和偏铝酸钠-硫酸铝串流包覆工艺对钛白颜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氧化铝包膜工艺对产品的Jasn(亮度)、消色力、白度等颜料性能影响不大.相比偏铝酸钠-硫酸并流包膜工艺,采用偏铝酸钠-硫酸铝串流工艺产生的副产物少,相同洗涤条件下可得到电阻率高、吸油量较低的钛白产品,在工业生产应用中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分散剂
,
表面处理
,
电阻率
,
吸油量
鲁伊恒
,
魏风
,
吕玉卫
,
马双春
,
李寒旭
,
陈明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磷钨酸掺杂改性后质子交换膜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利用热重分析在氮气气氛下和升温速率分别为5℃、20℃和30℃时,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Friedman和Starink方法对磷钨酸改性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热失重曲线显示磷钨酸改性后质子交换膜分解率达到5%和10%时,最低热降解温度分别为173.6℃和284.8℃.采用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显示,改性后膜分解反应受D2机理控制,表现活化能约为163.74 kJ/mol.改性前后膜的电导率(σ)分别为8.34×10-7 S/cm及2.57×10-5 S/cm.
关键词:
燃料电池
,
质子交换膜
,
磷钨酸
,
硅烷偶联剂
,
表面处理
,
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