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贺拥军刘登卫
材料研究学报
以Mg(OH)2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液滴为模板, 通过偶氮二异丁腈引发苯乙烯聚合, 制备出含水Mg(OH)2/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复合材料的形貌, 用氧指数仪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氧指数。结果表明, Mg(OH)2/聚苯乙烯复合材料中存在平均直径为155 μm的孔洞, 能够包裹一定质量的水。随着聚合温度的提高, 复合材料的含水量下降。 含水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水和Mg(OH)2的双重阻燃作用, 氧指数显著高于Mg(OH)2/聚苯乙烯复合材料, 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emulsion
,
water
,
flame retardant
,
polystyrene
邬泉周
,
沈勇
,
孙振范
,
李玉光
无机材料学报
以SnCl2-2H2O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用微球直径为585nm的聚苯乙烯胶晶为模板,制备了三维有序大孔SnO2和SnO2/SiO2材料。SEM观察表明,直接用SnCl2的乙醇溶液为前驱物溶液,难以形成有序的大孔结构,加入正硅酸乙酯或将SnCl2溶液转变为氧化物溶胶,则得到的大孔材料孔结构三维有序排列相当好,孔径为453-500nm,孔与孔之间通过小孔相连。XRD分析表明,大孔材料孔壁由晶粒直径约为17nm SnO2粒子构成。
关键词:
聚苯乙烯
,
polystyrene
,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
,
SnO2
张凡
,
杨建军
,
吴庆云
,
张建安
,
吴明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首先以苯乙烯为单体,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乳化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分别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出非球形聚苯乙烯微球.在聚合反应1.5h后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时通过滴加第二单体丙烯酰胺,在聚苯乙烯与水相界面处继续引发丙烯酰胺聚合一步制备出两亲性不对称微球.同时探究了乳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对非球形聚苯乙烯微球形貌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油溶性引发剂时聚苯乙烯微球边缘的突起部分随着阴离子型乳化剂SDS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水溶性引发剂时聚苯乙烯微球外边缘的表面弧度随着苯乙烯单体与液态石蜡质量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从帽檐形状渐变为碗状.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不对称微球
,
聚苯乙烯
,
聚苯乙烯-丙烯酰胺
邢云亮
,
李云涛
,
赵春霞
,
何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磷酸铵(APP)-聚苯乙烯(PSt)核壳微球(CSP),并研究了CSP对环氧树脂(EP)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证实CSP为粒径0.7~1.1 μm规整微球,具有明显核壳界面.将CSP引入EP中制备阻燃复合材料.当CSP引入量为15%时,材料具有最佳阻燃效果,热释放速率峰值由1163.1 kW/m2降低到337.2 kW/m2.热重测试结果表明,引入CSP后EP的初始分解温度降低,促进高温成炭量增加.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CSP的引入可提高EP拉伸强度.
关键词:
核壳微球
,
聚磷酸铵
,
聚苯乙烯
,
阻燃
,
环氧树脂
廖明义
,
吴晨静
,
王妮妮
,
徐林
,
李传清
,
李洪泊
,
梁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首先合成了含硅氧烷基的芳香亚胺封端剂N-苯亚甲基-3-三乙氧基硅烷基-1-丙胺(TEOS),然后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PS-TEO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TEOS和PS-TEO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EOS与聚苯乙烯基锂的定量反应关系,以及TEOS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S相对分子质量对封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反应在10 min~5 min内快速完成,封端反应温度在55℃~80℃、PS的(M)n在5000~50000范围内变化对封端效率影响不大,制备的PS-TEOS的官能度在80%以上,实现了TEOS与聚苯乙烯基锂等摩尔封端反应.
关键词:
封端剂
,
负离子聚合
,
端基官能化
,
聚苯乙烯
,
封端效率
古力
,
李艳梅
,
杨伟
,
谢邦互
,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流变学方法探讨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苯乙烯(PS)/MWCNTs复合材料粘弹行为的影响,根据逾渗理论求出MWCNTs在PS中形成流变逾渗网络的逾渗值,并探讨了该网络的形成对复合材料应力松弛和蠕变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能抑制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增强复合材料抗蠕变能力;当MWCNTs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流变逾渗网络后,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被进一步地抑制,抗蠕变柔性的能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
逾渗网络
,
聚苯乙烯
,
多壁碳纳米管
,
应力松弛
,
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