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GeS2-Ga2S3-AgCl玻璃的光学特性研究

范鑫烨 , 徐铁峰 , 沈祥 , 戴世勋 , 聂秋华 , 王训四 , 陈飞飞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191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摩尔组成为(100-x)(0.85GeS2-0.15Ga2S3)-xAgCl(x=0,5,10,15,20)硫卤玻璃, 测试了样品的密度、转变温度、析晶温度、可见到中远红外透过光谱、吸收光谱以及折射率参数, 根据Z扫描测试原理用钛宝石飞秒激光器测试了样品的三阶非线性特性. 利用经典的Tauc方程计算了样品光学带隙允许的直接跃迁、允许的间接跃迁及Urbach能量.讨论了玻璃的摩尔折射度、金属标准值、光学带隙、Urbach能量对玻璃样品折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具有较宽光谱, 从可见到中远红外透过区域(0.46~11.50)μm,可作为潜在的多光谱成像材料.随AgCl含量的增加, 玻璃的折射率随着摩尔折射度增大而增大, 金属标准值、光学带隙与Urbach能量有减小的趋势, 而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硫卤玻璃 , optical band gap , refractive index , Urbach energy , thirdorder nonlinearity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CuAlO2微晶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李抗 , 黄剑锋 , 曹丽云 , 王博 , 施浙勇 , 李抗 , 黄剑锋 , 曹丽云 , 王博 , 施浙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275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 采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CuAlO2微晶. 通过TG-DTA、XRD、TEM等手段对凝胶的热分解机制、CuAlO2微晶的形成过程、微晶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粒度大小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以硝酸铜、异丙醇铝和乙二醇为反应原料, 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 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从而降低了合成CuAlO2微晶的温度, 在1050℃煅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铜铁矿型CuAlO2微晶, 晶体粒径为150nm左右.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CuAlO2微晶的光学带隙约为3.75~4.05eV.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 CuAlO2 微晶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关键词: 络合溶胶-凝胶法 , CuAlO2 microcrystallites , optical band gap

金属前驱体比例和硫化温度对Cu-Sn-S薄膜特性的影响

郭一欣 , 陈菲 , 任晓荣 , 程文娟

人工晶体学报

使用射频磁控溅射在镀Mo的玻璃基底上制备了Cu/Sn化学计量比为1.4 ~2.0的金属前驱体薄膜.经过400℃、450℃和500 ℃硫化后获得了一系列Cu-Sn-S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化温度与前驱体中Cu/Sn化学计量比对Cu-Sn-S薄膜的结构、化学组分和光学性能影响较大.当硫化温度为450℃,前驱体中Cu/Sn化学计量比为1.4∶1时,能得到近乎单一相、四方结构的Cu2SnS3薄膜,光学带隙为1.01 eV.过高的Cu/Sn化学计量比或硫化温度都会导致Cu3SnS4或Cu4SnS4的出现.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Cu2SnS3 , 硫化 , 光学带隙

PECVD制备富硅氮化硅薄膜的工艺条件及其性质的研究

张龙龙 , 周炳卿 , 张林睿 , 高玉伟

硅酸盐通报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以SiH4和N2为反应气体,分别在射频功率、硅烷稀释度[SiH4/N2]、衬底温度为变量的情况下制备了富硅氮化硅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谱(UV-Vis)对薄膜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薄膜材料的微结构和晶化状况、光学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所沉积薄膜都为富硅的非晶氮化硅材料,改变射频功率、硅烷稀释度和衬底温度可以控制氮化硅薄膜中N元素的含量、光学带隙的大小和薄膜的折射率,并制备出最适宜富硅氮化硅薄膜,为进一步退火析出硅量子点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PECVD , 富硅氮化硅薄膜 , 非晶结构 , 光学带隙

Zn3(VO4)2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吸收性能

秦新英 , 张绍岩 , 郧海丽

人工晶体学报

以硝酸锌及偏钒酸铵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结合高温热处理获得了Zn3(YO4)2微米球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前驱体分解过程和分解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锌与偏钒酸铵混合后通过沉淀反应首先获得了Zn3V2O7(OH)2-2H2O微米球,前驱体经350℃煅烧后生成了Zn3(VO4)2微米球,该微米球由厚度约为80 nm的纳米片组装而成,推测其形成机理为各向异性生长和自组装Oswald熟化过程的结合.实验发现沉淀过程的反应温度及体系pH值对Zn3(VO4)2材料的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UV-vis DRS)表明Zn3(VO4)2微米球在紫外光区具有较强的吸收性能,通过计算得出Zn3(VO4)2微米球的光学带隙为3.09 eV.

关键词: 沉淀法 , 钒酸锌 , 光吸收 , 光学带隙

La掺杂对ZnO纳米薄膜微观结构与光学特性的影响

朱婧 , 马书懿 , 李发明 , 麻琳 , 杨晓红 , 王彩云 , 李向兵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La掺杂ZnO(ZnO∶La)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光致荧光发光(PL)等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ZnO∶ La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薄膜均只出现的(002)衍射峰,表明La3+可以替代ZB2或者进入ZnO晶格间隙,并未改变ZnO的六角纤锌矿结构.通过计算可知La掺杂可以抑制ZnO的晶粒增长.可见光范围的透过率超过80%,同时随着La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的光学带隙值逐渐增大.通过对光致发光谱的研究表明,La掺杂可以增强ZnO薄膜室温下的紫外光发光强度.

关键词: ZnO∶ La薄膜 , 微观结构 , 光学带隙 , 磁控溅射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