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27SiMn钢等温淬火的TRIP效应

华建锋 , 朱磊 , 陈潇 , 江利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拉伸、冲击、硬度等力学性能的测试以及金相组织观察、XRD、SEM分析了27SiMn钢在淬火温度为770~830℃、等温温度为360~420℃和等温时间为10~90min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790℃加热保温50min,380℃等温20min,空冷到室温后可以得到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三相组织,得到最好的综合性能,Rm×A5为27225MPa×%,其中抗拉强度Rm为825MPa,伸长率A5为33%,其冲击韧性和硬度分别为47J/cm2和HB219。此时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5.76%,贝氏体孕育期最短,TRIP效应最明显。

关键词: 27SiMn , isothermal quenching , mechanical property , TRIP

终轧温度对低硅含磷系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侯晓英,许云波,吴迪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实验室热轧试验,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下低硅含磷系热轧TRIP钢的组织特征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由900℃降低到790℃,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贝氏体体积分数降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变化不太明显;终轧温度900和820℃时,得到贝氏体为基体的室温组织;终轧温度降低到790℃时,低温变形促进了奥氏体到铁素体的相变率,基体组织尺寸为约45μm的细小均匀的等轴状铁素体晶粒,而且存在大量位错。与其他工艺相比,终轧温度790℃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825MPa,断后总伸长率215%,屈强比064。

关键词: 热轧TRIP钢 , microstructure , mechanical property , low silicon containing phosphorus , finishing temperature

一种高Nb-IF冷轧薄板钢的组织性能及织构

侯自勇,许云波,吴迪,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拉伸试验、金相、ODF织构分析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一种冷轧高Nb-IF钢和传统Nb+Ti-IF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性能、织构及晶界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Nb+Ti-IF钢相比,该新型高Nb-IF钢由于添加了质量分数为60×10-6的碳和010%的铌,其再结晶温度和再结晶完成温度均大幅度提高;新型高Nb-IF钢具有晶粒细小、组织均匀性良好的组织和γ取向织构发展充分且强点密度高的织构,能够获得强度高、伸长率高和r值高的优异的综合性能。EBSD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高Nb-IF钢中小角度晶界和低指数重位点阵(ΣCSL)晶界含量较多,这也是试验钢获得优良成形性能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高Nb-IF钢 , recrystallization , microstructure , mechanical property , 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 texture

高性能渗碳轴承钢的组织与性能

赵国防 , 杨卯生 , 刘东雨 , 吉传波 , 俞峰 , 赵晓丽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渗碳轴承钢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强韧化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淬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次数增加以及采用深冷工艺,渗碳轴承钢的强度与硬度增加,冲击韧性值下降。采用910℃淬火和180℃二次回火,轴承钢材料性能可达到硬度HRC452,抗拉强度Rm为1450MPa,屈服强度ReL为1240MPa,AKU为105J,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控制在1%以下。试验钢良好的强韧性配合主要来自于晶粒的细化、超细马氏体板条和均匀弥散的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尺寸稳定性的效果主要是残余奥氏体量的控制。

关键词: 渗碳轴承钢 , mechanical property , ultra-fine martensite lath , fine dispersed carbide , residual austenite

核电压力容器锻件用16MND5钢的热处理工艺

梁宝乙,白晶,赵长春,张俊彦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对核反应堆压力容器锻件用16MND5钢的晶粒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降低,奥氏体晶粒被明显的细化,而淬火保温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晶粒度级别没有影响;在RCC-M规范规定的淬火温度范围内,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周向和轴向低温冲击功均单调增加,TK50%和VTr50降低明显,而硬度及拉伸性能几乎没有变化。

关键词: 16MND5钢 , quenching temperature , mechanical property , grain size

Si-Mn系超高强度热成形淬火钢板的点焊性能

惠卫军,张永健,吴振宇,师周龙,董瀚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不同的点焊工艺参数对研发的1700MPa级Si-Mn系热成形淬火钢板与低碳钢板DC04进行异种材料之间点焊,并对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显微硬度分布及微观组织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电流对点焊接头熔核直径和抗剪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焊接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超高强度钢板侧的热影响区存在两个明显的软化区和硬化区,即在靠近母材处存在一个硬度明显低于母材的软化区,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在靠近熔核处存在一个硬度明显高于母材的硬化区,其组织为细小的马氏体。点焊接头熔核部位为柱状粗大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明显低于超高强度钢板母材且远高于低碳钢板母材。低碳钢板热影响区低的硬度和明显粗化的铁素体组织,使得点焊接头单向拉伸时均从低碳钢板的热影响区一侧破断。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板 , spot welding , mechanical property , microstructure , hot stamping

冷却速度对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的力学性能影响

杨钢,杨沐鑫,王昌,刘新权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淬火和回火冷却速度对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脆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回火工艺下,随淬火冷却速度的降低,强度降低,塑性变化不大,但冲击值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缓冷降低了马氏体基体的再结晶温度,导致基体的回复与再结晶程度增加;随回火冷却速度的降低,屈服强度略增加,抗拉强度、塑性变化不大,而冲击值下降,具有高温回火脆性的特征。

关键词: 冷却速度 , X12CrMoWVNbN10-1-1 heat resistant steel , mechanical property , mechanism of embrittlement

钼、钛对700MPa级耐候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宋育来,汪兵,陈邦文,孙新军,陈吉清,刘清友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显微硬度、拉伸、冷弯等力学性能的测试以及金相组织的观察,研究了相同轧制工艺条件下钼、钛对700MPa级耐候钢的组织类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钼促进M/A岛的生成,钛抑制M/A岛的生成;M/A岛作为一种硬相组织,对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有不利影响,M/A岛含量过高,冷弯过程中出现明显裂纹;微合金元素钼和钛对材料强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 钼、钛合理配比情况下,试验钢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耐候钢 , Mo , Ti , mechanical property , M/A island

稀土对25CrMoVB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刘靖,姚晓乐,贺景春

物理测试

在石油套管用钢25CrMoVB中加入镧+铈混合稀土,研究发现在锻造组织中,随着稀土含量增加,组织有细化均匀的趋势;在热处理后的试验钢组织中,稀土的加入使组织中出现了韧性好的下贝氏体。稀土的加入明显提高了25CrMoVB钢的常温力学性能和高温屈服强度,使冲击性有所改善,特别是在常温和-80 ℃时,效果明显。但稀土含量过高会导致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关键词: 稀土 , microstructure , mechanical property , 25CrMoVB steel

中碳Si-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耐磨钢热处理工艺及性能

董天顺 , 李国禄 , 刘金海 , 郝晓燕 , 张建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针对中碳Si-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比较不同热处理工艺(正火+回火,等温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以探索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复相钢最佳的热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性能为950℃×1h正火+250℃×2.5 h回火,洛氏硬度为51.7 HRC,冲击韧度αK为20.6 J/cm2,抗拉强度为1731.7 MPa;950℃×1 h奥氏体化+320℃×1h等温淬火+250℃×2.5h回火,洛氏硬度为50.8 HRC,冲击韧度αK为20.9 J/cm2,抗拉强度为1508.0 MPa.干摩擦或油润滑条件下,复相钢均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相比而言,正火+回火的复相钢耐磨性更好.

关键词: 贝氏体/马氏体 , 复相钢 , 热处理 , 力学性能 , 耐磨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