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热轧AZ31镁合金薄板室温成形性能

刘华强,唐荻,胡水平,王哲

物理测试

针对AZ31镁合金板材室温冲压成形较差的特点,采用在不同轧制温度下获得的镁合金板材对其进行拉伸、埃里克森和锥杯试验,并通过光学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显微组织、织构和成形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不仅与晶粒尺寸有关,还与晶粒取向有关;基面织构的减弱可明显提高板材的胀形性能,在基面织构强度相似的强况下,晶粒大小对板材的成形性能起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 显微组织 , mechanical properties , stamping , basal texture

卷取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梁轩,程鹏飞,张召恩,赵运堂

物理测试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热轧卷取温度对气冷退火冷轧双相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hermoCalc相图计算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热轧高温卷取一方面可使冷轧退火后得到相对粗大的晶粒,有利于降低双相钢的屈服强度;高温卷取产生的晶界锰偏聚可以增加双相钢退火冷却时奥氏体的淬透性,在退火冷却时得到更多马氏体,从而提高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因此,热轧高温卷取的冷轧气冷退火双相钢具有更低的屈强比和更好的塑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成形性能。

关键词: 双相钢 , coiling temperature , mechanical properties , microstructure

高温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商兴艳 , 陆洲导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高温后ECC(经设计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残余力学性能.将ECC试件分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200、400、600和800℃),保持不同的恒温时间(0.5、1和2h).结果表明,试件自然冷却后受压,200℃除外,发现ECC的强度和刚度随温度和恒温时间增加而降低.采用MIP(压汞)试验测试试件的孔结构,发现试件总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随温度和恒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00℃除外),这很好地解释了火后ECC试件力学性能的变化.

关键词: ECC , 温度 , 恒温时间 , 力学性能 , 孔结构

TiB2/WC/h-BN纳微米复合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陈辉 , 许崇海 , 肖光春 , 方斌 , 徐秀国

人工晶体学报

以纳米TiB2和微米TiB2为基体,WC为增强相,h-BN为固体润滑剂,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TiB2/WC/h-BN纳微米复合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并测量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均质TiB2/WC/h-BN微米自润滑陶瓷材料相比,其抗弯强度、断裂韧性与硬度分别提高了15.8%、6.7%和11.1%.用压痕法测量得到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其应力值呈明显的阶梯变化趋势,且关于中间层对称分布,材料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可有效提高材料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显微结构观察显示,TiB2/WC/h-BN纳微米复合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晶粒细小、均匀,纳米TiB2颗粒分布均匀,材料断裂模式为典型的穿晶/沿晶混合断裂模式.

关键词: 纳微米复合 , TiB2/WC/h-BN , 自润滑陶瓷材料 , 力学性能 , 显微结构

防冻组分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王稷良 , 孙小彬 , 杨志峰

硅酸盐通报

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负温养护条件下,防冻组分种类与掺量对低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Cl2、Ca(NO2)2、Ca(NO3)2等无机盐类防冻剂掺量的提高,混凝土工作性出现劣化现象.在负温养护条件下,无机防冻组分可以较好的促进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但硬化混凝土的抗水冻融耐久性和盐冻耐久性降低.与无机防冻组分相比,乙二醇的加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与耐久性,但乙二醇作为防冻组分更适合于-10℃、-15℃等较低温度条件下使用.

关键词: 混凝土 , 防冻组分 , 工作性 , 力学性能 , 耐久性

Nb和Ta掺杂四方YSZ机械性能及热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李培忠 , 靳磊 , 马良 , 周海滨 , 王纯 , 雷新更

稀土

采用从头算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电子交换关联能的广义梯度近似理论,对四方YSZ、Nb2O5掺杂YSZ(简写为NbYSZ)、Ta2O5掺杂YSZ(简写为TaYSZ)的晶体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体系的最稳定结构.然后利用胡克定律计算了四方YSZ、NbYSZ、TaYSZ的弹性常数,根据弹性常数分别获得了这三种结构的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声速、德拜温度和理论最低热导率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Nb2O5和Ta2O5掺杂均能降低YSZ的杨氏模量和理论最小热导率.从理论上证实Nb2O5和Ta2O5均是YSZ良好的掺杂剂,Ta2O5的效果好于Nb2O5.

关键词: 四方YSZ , Nb2O5和Ta2O5掺杂 , 机械性能 , 热性能 , 第一性原理

Mg-xSn-2Al-1.5Zn-0.8Si(x=3,5,8)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张建新 , 高爱华 , 郭学锋 , 任磊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6.005

采用光学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拉伸、全浸腐蚀等实验手段,研究了Mg-xSn-2Al-1.5Zn-0.8Si(x=3,5,8;%,质量分数,下同)合金铸态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Sn元素与基体Mg生成Mg2Sn相,该相能阻断Mg2Si相的枝晶生长,并对铸态组织具有细化作用;随着Sn含量的增加,细化作用逐渐加强,但同时析出的Mg2Sn相增多,组织的均匀性下降.随着Sn的增加,合金延伸率逐渐减小,而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多的Sn对合金力学性能不利,Sn含量在5%时强韧性达到较佳配合;Sn含量为5%的合金耐高温性能较好,Sn含量为3%时耐高温性能较差.合金在腐蚀过程中,多数金属间化合物(Mg2Sn,Mg2(Si,Sn)和Mg2Si等)充当阴极相,Mg基体则充当阳极相,二者构成电偶腐蚀;Sn的加入使合金的耐蚀性能下降,特别是Sn含量超过5%时,耐腐蚀性能下降显著,腐蚀形貌特征从点蚀变为坑蚀.

关键词: 镁合金 , Sn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 腐蚀性能

高铝304不锈钢热轧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喇培清 , 孟倩 , 撒兴瑞 , 周毛熊 , 魏玉鹏 , 卢学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轧制了不同Al含量(0、2%、4%)的304不锈钢,利用OM、XRD、EPMA研究其轧制态显微组织,并对其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基体由单一的γ相转变为α+γ双相组织,Al元素分别以固溶和Al4C3沉淀相的形式分布在基体上,随Al含量增加,析出的Al4C3相增多.合金的强度随着Al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而伸长率逐渐降低.利用SEM分析合金的断口形貌表明,其断裂形式均为韧性断裂.合金腐蚀速率随着Al含量增加明显降低,含4 mass%Al304比304耐晶间腐蚀性能提高一倍以上.Al4C3相的析出减少了贫铬区及合金表面形成更为稳定的Al203钝化膜是其耐蚀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热轧304不锈钢 , Al元素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 耐腐蚀性

T91管外径蠕变对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

龙会国 , 谢国胜 , 龙毅 , 何朋非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对在役不同外径蠕变应变状态T91管取样,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试验分析T91管在长期服役中的不同外径蠕变应变状态下组织、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研究外径蠕变应变对其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径蠕变应变的增加,马氏体板条特征逐渐消失,M23C6型碳化物粗化及沿晶界析出、聚集与粗化,原奥氏体晶界和亚晶界逐渐清晰、粗化;室温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外径蠕变应变增加而降低,而断后伸长率随外径蠕变应变的增加遵循先增后降的趋势.沉淀相M23C6型碳化物粗化及所导致的板条亚结构退化、碳化物沿原奥氏体晶界和亚晶界析出及所导致的晶界变宽是T91管高温运行中外径蠕变造成强度降低和最终失效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T91钢 , 蠕变 , 沉淀相 , 力学性能 , 组织退化

高温变形中2B25-T3511铝合金组织及性能

伊琳娜 , 汝继刚 , 李国爱 , 陈军洲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高温拉伸、TEM和SEM等手段对2B25-T3511铝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组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拉伸温度升高,合金强度逐渐下降,其中抗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较屈服强度显著;伸长率先升高-降低-略有升高-降低的“M”状变化趋势.在175℃以下,晶粒内基本没有新析出相,合金基体随拉伸温度升高而不断发生软化是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合金基体与相粒子之间的界面弱化以及175℃以上时晶内细小片针状析出相的析出是合金塑性呈现“M”状变化的原因.随温度升高,断口形貌也由沿晶断裂为主逐渐过渡到以高温滑移特征以及基体/沉淀相界面的滑脱为主的韧窝形貌.

关键词: 2B25-T3511铝合金 , 高温拉伸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