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铁梁
,
潘辉英
,
董荷花
,
张允书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研究了Fe-20Cr-5Al和Fe-20CrSAl-0.5Y合金在1200℃latmSO2气氛中热循环条件下的高温腐蚀行为,并与恒温腐蚀相比较.测定了腐蚀动力学曲线,观察腐蚀产物表面,横截面和脆断断口的形貌,并分析元素的分布,确定腐蚀产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5000小时实验周期内,不含钇的合金遭受氧化/硫化腐蚀,腐蚀动力学呈直线规律.含钇合金只发生高温氧化反应,腐蚀动力学与恒温腐蚀时的差别不大,仍大体符合抛物线规律.加钇有效地抑制了Al3+在α-Al2O3中的扩散,合金表面氧化膜依赖氧的传质而成长,发展出粘着性好的柱状晶,在交变热应力作用下不易开裂和剥落,显著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
关键词:
Fe-Cr-Al合金
,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on
,
yttrium
李萍
,
李安娜
,
庞胜娇
,
赵杰
,
李廷举
材料热处理学报
应用XRD、SEM和EDS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温度对表面喷涂二元碱金属硫酸盐的Super304H耐高温腐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50 ℃时腐蚀过程以高温氧化为主,腐蚀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基体表面形成相对致密且具有保护性作用的氧化层,腐蚀产物由较多的铁氧化物与部分Cr2O3以及少量的FeS组成,近基体处未见明显的微孔隙与裂纹.提高腐蚀温度至750℃,腐蚀动力学曲线遵循“钟型”规律变化;挥发性腐蚀产物形成,导致腐蚀动力学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腐蚀产物以较多的铁氧化物与部分Cr2O3为主,伴生少量的(铁/镍)硫化物以及挥发性腐蚀产物硫酸铬酸钠Na4(CrO4)(SO4);氧化膜增厚且变得疏松多孔,近基体表面孔隙密度与裂纹深度增加,有内硫化发生.分析认为:上述现象的发生归因于低熔点共晶体Na2O· Na2 SO4的产生以及Cr2 O3在硫酸盐中的碱性熔融;提高温度加速了挥发性产物的形成以及腐蚀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碱金属硫酸盐
,
高温腐蚀
,
低熔点共晶体
,
内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