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念
,
唐伟
,
项利
,
仇圣桃
,
王建军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63
采用EBSD检测技术,分析了50W800无取向电工钢在重要生产工序间织构的演变以及织构沿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热轧板织构沿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表层织构.带钢边部表层织构主要由旋转立方织构、α纤维织构以及少量的γ纤维织构组成,带钢宽度1/4处的表层织构主要存在高斯织构,带钢宽度1/2处的表层织构主要为(110)面织构以及少量的铜型织构.各处的带钢宽度1/4处和1/2处的织构类型基本一致,都以α纤维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为主.冷轧后,各处的表层织构类型差异较小,均为γ纤维织构和α纤维织构.由板宽边部至中心处织构强度值逐渐降低.退火后,各处织构的组分基本一致,为较强的γ纤维织构和较弱的(100)面织构.各处织构强度值差异较小,变化趋势与冷轧板一致.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
织构
,
演变
,
差异
刘国平
,
王海军
,
陈浩
,
项利
,
仇圣桃
,
王建军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403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ZEISS-200MAT金相显微镜对某钢厂普通取向硅钢(CGO)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板组织、织构沿板厚方向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在热轧板表层及次表层发生再结晶,同时存在强度较高的Goss织构,中心层存在较强的{001}〈110〉变形织构.冷轧组织均呈纤维状条带组织,一次冷轧后,热轧板中的Goss织构消失,织构主要为α、γ织构,经中间脱碳退火后,α、γ织构强度减弱,并出现一定强度的Goss织构和利于Goss织构发展的{554}〈225〉、{332}〈113〉等织构,经二次冷轧后,二次冷轧织构类型与一次冷轧织构一致,但织构强度不同.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组织
,
织构
,
演变
辛彩萍
,
岳峰
,
田罗林
,
吴启帆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1.018
通过热力学计算及转炉、LF炉、中间包、铸坯、线材的系统取样与电镜等检测,对LD-LF-CC工艺生产的LX72A钢中夹杂物在各工序的种类、数量进行研究,并对T[O]、N含量随工序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工艺的进行,夹杂物在转炉终点以Al2 O3-SiO2-MnO系为主,LF精炼后,夹杂物转变成熔点较低、易于上浮的球形Al2O3-SiO2-CaO-MgO系夹杂,线材中夹杂物演变为Al2O3-SiO2-CaO-MgO系.中间包和铸坯中夹杂物急剧减少,说明调碱度对夹杂物的变性有很好的作用.线材中wT[o] =25×10-6,w[N] =40×10-6,符合帘线钢生产要求.
关键词:
帘线钢
,
LX72A
,
夹杂物
,
演变
,
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