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开全
,
于俊超
,
邓元婧
,
任西春
腐蚀与防护
为研究在役钢芯铝绞线(ACSR)的腐蚀状态,对典型气候下其各组成部分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研究,并结合其运行环境,分析了腐蚀原因.结果表明,腐蚀较为严重的是外层铝绞线,局部已出现腐蚀坑,钢芯基体未发生明显腐蚀;腐蚀产物可以降低铝绞线的腐蚀速率,但其对钢芯的腐蚀速率有提高作用.建议应更加注重外层铝绞线的腐蚀监测工作.
关键词:
钢芯铝绞线
,
在役
,
大气腐蚀
,
外层铝绞线
,
监测
邓祖宇
腐蚀与防护
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和阴极极化曲线法研究了X70钢在0.20 mol/L Na2SO4薄层液膜下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液膜厚度减薄,X70钢的极限扩散电流增大,液膜厚度约为50 μm时,阴极极限扩散电流达到最大值.液膜厚度约为40~50 μm时,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反而降低.液膜厚度进一步减薄,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又增大.在薄层液膜下,随着液膜厚度的减薄,X70钢的腐蚀过程发生变化.液膜厚度减至45μm以下时,X70钢的腐蚀速率控制步骤转变为物质扩散和电荷传递过程的混合控制,腐蚀速率先增大后降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液膜厚度为100 μm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200 μm的趋于稳定,400 μm的和空白溶液中先减小后增大.
关键词:
薄层液膜
,
大气腐蚀
,
X70钢
,
阴极极化
,
电化学阻抗谱
晁月林
,
周玉丽
,
王全礼
,
邸全康
,
王立峰
,
孙齐松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中试轧制、电渣压力焊制备了Cu-P-Cr钢及其焊接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电渣压力焊接接头的组织晶粒度,利用干湿交替实验机、SEM、EPMA、XRD研究了Cu-P-Cr钢及其焊接接头在1.0×10-2 mol/L的NaHSO3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锈层元素分布及组成,分析了母材与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与母材的腐蚀速率相比碳钢分别为64.6%与61.5%.焊接接头锈层中Cu、Cr元素的大量富集、α-FeOOH相的转变是腐蚀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而焊缝及熔合区形态各异的铁素体+珠光体+魏氏组织和晶粒尺寸不均等导致了锈层中Cu、Cr富集程度低于母材、腐蚀性能稍弱于母材.
关键词:
周期浸润
,
元素富集
,
焊接接头
,
耐蚀钢
,
大气腐蚀
续冉
,
王燕华
,
王佳
,
刘在健
,
张源
材料研究学报
应用丝束电极技术(WBE)研究了海水液滴下碳钢表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液滴下阴阳极电流值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海水液滴下碳钢表面的电流分布,发现液滴越小腐蚀越剧烈,且更易形成不对称的电化学区域.提出了液滴铺展因子的概念.研究发现,随着液滴铺展因子的增大平均电流密度呈指数增加,最大阳极电流密度和阳极电流密度标准偏差线性增加,腐蚀强度提高.
关键词:
材料失效与保护
,
大气腐蚀
,
丝束电极
,
铺展因子
原徐杰
,
张俊喜
,
陈启萌
,
谈天
,
马行驰
腐蚀学报(英文)
利用薄液膜实验装置,采用阴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外加直流电场对金属Zn在薄液膜下的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外电场使阴极极化曲线中氧还原峰峰电位负移,峰电流增加,电极过程的荷移电阻降低;外电场作用下,使得液膜中存在电场,促进了溶解氧水合基团的传质过程,使氧的还原过程增强.同时外电场的存在使得电极/液膜界面的电荷密度增加,使电极电位负移,促进了阴极还原过程的进行.
关键词:
直流电场
,
Zn
,
薄液膜
,
电极过程
,
大气腐蚀
张晓云
,
刘明
,
汤智慧
,
刘明辉
,
孙志华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3.320
在青岛和海南进行40CrNi2Si2MoVA超高强度钢的大气暴露实验,对暴露后的材料性能以及腐蚀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CrNi2Si2MoVA钢在海洋性大气环境中,腐蚀以均匀腐蚀为主,随环境不同和腐蚀发展的变化,腐蚀产物成分和结构不同,主要成分是Fe3O4,Fe2O3,γ-FeOOH和α-FeOOH.腐蚀失重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w=atb(b<1)回归.40CrNi2Si2MoVA钢在海洋性大气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应力腐蚀为沿晶开裂模式,裂纹起源于表面产生腐蚀的部位,并向内部扩展.40CrNi2Si2MoVA钢在海南万宁的腐蚀速率以及应力腐蚀敏感性明显高于在青岛团岛的.由于环境腐蚀对材料的影响,导致其抗拉强度的损失,从而使其抗应力能力降低,在更低的强度水平和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断裂.
关键词:
40CrNi2Si2MoVA钢
,
大气腐蚀
,
应力腐蚀
,
海洋环境
李立彦
,
周成
,
尹雨群
,
王军
,
马奔
,
徐国进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3.361
通过模拟滨海环境的周期浸润加速腐蚀实验,对一种含Ni耐候钢和一种普通低合金钢Q420进行腐蚀失厚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其锈层的形貌、结构和物相.结果表明:Ni对锈层结构有重要影响,可促使耐候钢锈层产生分层现象,内锈层连续致密,具有保护性;拉曼光谱分析表明a-FeOOH是耐候钢锈层的主要组成相,其细小团簇状堆积结构决定了锈层的致密性,能有效阻挡C1等阴离子的浸入;耐候钢锈层先局部深入后向两侧展开的生长方式,决定了锈层的连续性和与基体结合的牢固性,避免了耐候钢在滨海高盐分环境下锈层剥落的现象.而普通低合金钢Q420的锈层由颗粒粗大的γ-Fe2O3和Fe3O4组成,疏松多孔,耐腐蚀性差;锈层与基体界面较为平坦,与基体结合不牢,易剥落.
关键词:
耐候钢
,
低合金钢
,
滨海环境
,
大气腐蚀
,
锈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