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晟
,
谢晓华
,
王可
,
杨军
,
解晶莹
无机材料学报
锂离子电池用高容量负极材料普遍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差等问题.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硅铝/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制备出的复合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远高于目前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的中间相碳微球, 循环寿命则优于同粒度的硅单体为活性中心的硅碳复合材料. Al引入Si/C复合材料中, 有效抑制了材料的首次嵌锂深度,且减缓了电压滞后现象. 制备的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可逆容量达到600mAh/g, 首次充放电效率在85\%以上, 25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90%以上.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anode
,
composite material
,
silicon
许立坤
,
董飒英
,
高玉柱
,
董克贤
,
王朝臣
,
陈光章
腐蚀学报(英文)
对RuTiSn、RuTiIrSnCo、IrTiTa和Pt/Ti电极在1mol/LH2SO4中的强化电解失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rTiTa阳极的强化电解寿命最高,Pt/Ti电极次之,RuTiSn电极最低.氧化物层的溶解消耗、剥落以及在活性层和基体间有钝化膜生成是氧化物阳极失效的几种主要原因,每种电极失效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的阳极有着不同的导致失活的主导因素.针对氧化物阳极的失效原因,提出了氧化物阳极性能改进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氧化物
,
anode
,
failure
,
passivation
王雅琼
,
顾彬
,
许文林
,
陆路德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1362
研究了MnOx活性层焙烧温度对Ti/SnO2+Sb2O3/MnOx电极性能的影响. 用XRD、SEM对电极活性层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 通过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电极在25℃1.0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催化活性, 并应用阳极快速寿命检测法测定了电极寿命. 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为200℃时, 只有MnO2生成; 焙烧温度在300和400℃之间时, 同时有Mn2O3和MnO2晶体生成, 即在该温度范围内, Mn2O3和MnO2共存; 焙烧温度高于450℃时, 在实验条件下, 只有Mn2O3的衍射峰. 焙烧温度对电极电催化活性和电极寿命有显著的影响, Mn2O3和MnO2共存时电极具有较低的析氧电位. 焙烧温度为400℃时制备的电极电催化活性较高, 快速寿命检测法测得其电极寿命达39h,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氧化锰
,
anode
,
titanium
杨乃涛
,
孟秀霞
,
谭小耀
,
李正民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0409
以NiO和Ce0.8Gd0.2O1.9(CGO)为原料, 通过静压成型, 在1450℃高温焙烧, 并于700℃用80%He气稀释的H2还原后, 制成了Ni-CGO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 测定了阳极的孔特性, 用SEM观察了阳极的微观形貌, 通过XRD衍射图谱表征了阳极材料还原前后的晶相变化, 用EDS分析了阳极的元素组成与分布, 测试了阳极的电导率和燃料电池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Ni-CGO阳极孔径主要在1~2μm, 孔隙率随Ni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最大可达到30%. 通过SEM观察可知金属相与CGO陶瓷相融合良好, 阳极与电解质结合紧密, 用20%的H2气体700℃可将NiO彻底还原成金属Ni, 但是CGO晶相没有变化, 还原后的阳极电导率随NiO量减少而降低, NiO质量比为40%时是电导率的阈值; 用Ni-CGO为阳极, CGO为电解质, LSCF为阴极制备的中温SOFC功率密度650℃可达0.14W/cm2.
关键词:
SOFC
,
anode
,
Ni-CGO
杨海涛
,
陈步明
,
刘建华
,
郭忠诚
,
张永春
,
徐瑞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Al/Pb-0.3wt% Ag-0.01wt% Co和Al/Pb-0.3wt%Ag复合阳极材料.通过阳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塔菲尔曲线技术研究了复合阳极材料在50g/L Zn2+,150g/L H2SO4溶液体系下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技术分析测试了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钴的引入可以降低阳极析氧电位,并提高阳极耐腐蚀性.与铸造的Pb-0.3wt%Ag合金相比,复合阳极Al/Pb-0.3wt%Ag和Al/Pb-0.3wt%Ag-0.01 wt%Co的表面氧化层更加致密,晶粒更加细小.
关键词:
锌电积
,
Al/Pb-Ag-Co
,
阳极
,
电化学行为
,
微观结构
亓鹏
,
陈云贵
,
朱丁
,
徐程浩
,
黄丽宏
,
段晓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镁和氧化亚硅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细硅,并采用湿法混料及高温热解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用硅/石墨/裂解碳复合负极材料.利用XRD、SEM、电化学测试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并结合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可逆性和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首次可逆容量为880 mAh/g,循环40次后为780 mAh/g,容量保持率可达88.6%,该方法显著改善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纳米结构的硅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中,很好地抑制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同时石墨和裂解碳也充分保证了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性.
关键词:
Mg
,
SiO
,
硅/碳复合材料
,
负极
,
锂离子电池
母玉同
,
陈黎
,
曹涛锋
,
张虎
,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基于单相等温模型,以间歇排气PEMFC阳极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松弛Boltzmann方法从孔隙尺度对间歇排气PEMFC内阳极中的流动、传质、电化学反应等电池局部特性进行模拟,并研究了操作温度、压力等对阳极局部特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松弛Boltzmann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PEMFC阳极流体流动情况,间歇排氢有助于提升电池的性能,电池操作温度及压力对间歇排氢的电池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多松弛Boltzmann
,
间歇排气
,
PEMFC
,
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