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Mg-Al和Mg-Fe型双金属氧化物对亚砷酸根吸附性能的对比

叶瑛 , 季珊珊 , 邬黛黛 , 郑丽波 , 张维睿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0689

以水滑石和类水滑石为前体, 通过煅烧法制备了两种双金属氧化物, 对比研究了它们对溶液中亚砷酸根的吸附作用. 在室温条件下, Mg-Al-LDO和Mg-Fe-LDO对As(II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3.2和87.45mg/g. 从整个时间系列来看, Mg-Fe-LDO对As(III)吸附能力明显要高于Mg-Al-LDO, 尤其是在吸附反应初期. 观测到Mg-Al-LDO在吸附As(III)过程中溶液pH值上升, 这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致; 而Mg-Fe-LDO在吸附As(III)过程中pH值先升后降, 可以解释为Fe(III)与As(III) 的反应所致. 将反应介质加热能有效抑制溶解CO2的干扰, 并大幅提高LDO对As(III)的吸附容量.

关键词: Mg-Al-LDO , Mg-Fe-LDO , arsenous anion , adsorption capability

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介孔氧化铝纤维

朱振峰 , 孙洪军 , 刘辉 , 杨冬 , 张建权 , 郭丽英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1003

以PEG(Mn=20000)为模板导向剂, 尿素为沉淀剂, 采用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了纳米介孔结构的氧化铝纤维, 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释重仪(TGA)和N2等温脱附-吸附分析, 考察了介孔氧化铝纤维的相态、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介孔特征.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装置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以PEG为模板,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就可得到直径(200~300)nm×(8~10)μm的碳酸铝铵纤维; 经900℃煅烧2h得到比表面积为316m2/g、平均孔径为2.5nm的η-Al2O3介孔纤维, 形貌基本不发生变化; SCR烟气脱硝测试显示, 相比商品氧化铝粉末, 合成的氧化铝介孔纤维有着更强的吸附性能, 它的脱硝效率较之商品氧化铝粉末约提高了15%.

关键词: 氧化铝 , porous microfibers , hydrothermal and thermal-decomposition synthesis , surfactant assisted , adsorbability

几种层状化合物对六价铬吸附性能的对比与讨论

叶瑛 , 杨帅杰 , 郑丽波 , 沈忠悦 , 季珊珊 , 黄霞

无机材料学报

柱撑蒙脱石和有机蒙脱石对Cr(V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9和3.7mg/g,二者在吸附容量上的差别主要和它们的表面性质有关.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结构层之间的CO32-离子难以被Cr(VI)交换,其吸附容量为11.3 mg/g.双金属氧化物(LDO)能够从水溶液中获取阴离子和水分子,并恢复重建LDH的结晶结构,它对Cr(VI)的吸附属化学吸附,其吸附容量在一般条件下为73 mg/g.通过抑制溶解CO2对LDO吸附反应的干扰,它对Cr(VI)的吸附容量可达理论值.

关键词: 层状化合物 , layered double oxide , Cr (VI) anion , adsorption performance

活性炭纤维吸附氙气机理的研究

邓继勇 , 李华 , 邵芸 , 谢金川 , 王旭辉 , 张利兴

无机材料学报

研究了不同基体的活性炭纤维对氙气的吸附性能,同时对活性炭纤维结构修饰后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氙气的吸附量不是随表面积增大而增加,修饰后的活性炭纤维的微孔尺寸变窄,对氙气的吸附量有所增加,吸附前后活性炭纤维的结构未发生变化.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 adsorption property , xenon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