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
赵永涛
,
程锐
,
彭海波
,
周贤明
,
李锦钰
,
虞洋
,
王兴
,
任洁茹
,
王瑜玉
,
雷瑜
,
孙渊博
,
刘世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229
实验测量了0.75 MeV的O5+离子穿过一定长度不同原子数密度H2靶后的电荷态分布;理论模拟了出射离子的平均电荷态以及达到平衡后的平均电荷态,得到了与实验吻合较好的结果。研究表明,随着靶原子数密度的增大,离子在碰撞过程中俘获电子的几率随之增加,平均电荷态降低;当靶原子数密度达到或超过1014 cm-3,入射离子俘获电子和被碰撞电离的两个作用过程达到平衡,出射离子的平衡平均电荷态约为1.2。
关键词:
玻尔速度能区
,
高电荷态离子
,
原子数密度
,
电荷态分布
,
平衡平均电荷态
曾利霞
,
徐忠锋
,
赵永涛
,
吴帆
,
刘学良
,
程锐
,
周贤明
,
雷瑜
,
刘世东
,
张艳宁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3.365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测量了1.8 MeV Xeq+离子分别轰击N型和P型Si两种靶材表面时的电子发射产额。实验中,通过改变入射离子的电荷态,研究了入射离子势能沉积对两种靶材表面电子发射产额的贡献。结果发现同一离子入射时,N型Si表面的电子发射产额高出P型Si表面的电子发射产额约12.5%;对于具有相同入射动能的Xeq+离子,两种靶材表面的电子发射产额均随着入射离子势能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此外,还测量了3.4 MeV Xeq+离子分别轰击以上两种靶材时的电子发射产额,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本文利用功函数分别从动能电子发射和势能电子发射两个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
电子发射产额
,
阈值速度
,
功函数
原子核物理评论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40)Ar~(q+)(q=7-14)轰击金属Au表面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弱束流(nA量级)的情况下,对于动能相同的入射离子,当电荷态比较高(q=11)时,便能有效地激发靶原子的特征X射线,单离子的X射线产额高达10~(-8)量级.分析结果显示,入射离子的势能、动能和这种相互作用特有的镜像相互作用势能沉积在靶表面,使靶原子内壳层电子激发和电离,形成空穴和产生外壳层电子填充空穴辐射特征X射线,特征X射线的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势能(电荷态)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
X射线
,
产额
张颖
,
张小安
,
徐忠锋
,
杨治虎
,
赵永涛
,
肖国青
原子核物理评论
用速度不同的(动能EK=272和357 keV,速度v=1.14×106和1.72×106m/s)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7+分别入射金属Be表面,同时测量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近红外光谱线和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速范围内(速度小于玻尔速度vBohr=2.19×106m/s),速度较小的40Ar17+离子在到达金属的表面临界距离Rc到进入表面(2-3原子层)的进程中,形成了较多的高激发态Ar原子,其退激辐射较强的光谱线,进而验证了经典过垒模型.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
红外光谱线
,
X射线
刘俊亮
,
薛迎利
,
于得洋
,
武晔虹
,
陈婧
,
杜凡
,
张明武
,
阮芳芳
,
王伟
,
李锦钰
,
王平志
,
康龙
,
蔡晓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研究了平行玻璃板对高流强(约80nA)105keV Ar7+离子的导向效应,利用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测量了不同倾斜角下出射离子的强度及角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平行玻璃板对Ar7+离子有导向作用。与离子在微孔膜中的导向效应不同,从平行玻璃板出射的Ar离子角分布的FWHM随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出射离子角分布最大值处对应的观察角不等于倾斜角。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
导向效应
,
平行玻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