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程树森
钢铁
从铜冷却壁引进到目前的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大于1000m3的高炉,在炉腰炉腹和炉身下部已普遍使用铜冷却壁。由于使用时间短,铜冷却壁热面裸露和结瘤频繁,严重影响生产。企业迫切需要知道何种操作因素控制铜冷却壁的渣皮脱落。目前,一些钢厂通过调整冷却水量和冷却水温度来实现挂渣稳定性和挂渣厚度控制,但往往收效甚微,为此建立了炉墙传热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范围内,调节水温或水速对挂渣厚度影响甚微;影响挂渣厚度最主要的因素是边缘煤气温度和冷却壁热负荷;根据铜冷却壁边缘煤气流对挂渣厚度的影响,将其分成剧变区、渐变区、缓变区和微变区。鞍钢,唐钢,武钢等钢厂高炉生产实践证实了上述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澄清了影响铜冷却壁挂渣厚度的一些模糊认识,对铜冷却壁高炉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炉墙传热模型为基础开发的挂渣厚度在线监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钢厂高炉,并经过实测检验,为铜冷却壁操作提出了35~58kW/m2的热负荷控制标准。
关键词:
高炉
,
copper stave
,
forming-accretion thickness
,
peripheral gas flow temperature
张华
钢铁
通过采用热重及反应物岩相观察,研究不同煤种在不同配比下混煤残碳与CO2反应行为,由热重曲线可知:2种煤混合时,在900~1100℃,混煤实际与加权失重率相差不大,甚至实际失重率小于加权失重率;在1100~1200℃,混煤的实际失重率大于加权失重率,最大时相差10%。3种煤混合时,煤粉的实际失重率既与温度也与挥发分有关。得出结论:在1100~1200℃时,高炉喷吹混煤反应性更强,焦炭的保护作用更为突出,高炉内煤粉利用率更高。从煤粉碳素熔损反应后形态来看,高煤质煤粉残碳先于低煤质煤粉残碳反应完全。煤粉的挥发分含量不同时,其反应形态也不同:低挥发分的混煤中,烟煤的内孔反应和气泡产生不剧烈;而在高挥发分的混煤中,烟煤残碳反应现象较为剧烈。
关键词:
高炉
,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
reactivity index
,
lithofa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