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贻国
,
白培康
,
刘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7.02.012
间接法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金属件的后处理工艺包括脱脂、预烧结、高温烧结以及渗金属.根据覆膜材料的熔点和加入比例范围,制定脱脂及预烧结工艺,并依此工艺对原型件成功地进行脱脂、预烧结;对脱脂及预烧结件分别进行真空固相烧结与还原气氛二步烧结试验,通过研究两种高温烧结件的组织及性能发现,二步烧结很好地保持了制品形状;对还原气氛二步烧结件进行渗铜处理,渗铜件抗拉强度为480 MPa,延伸率为13%,冲击功为140 J.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烧结
,
覆膜钼粉
,
后处理
,
脱脂
,
预烧结
,
高温烧结
,
渗金属
李建涛
,
蔡会武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2.02.010
基于红外辐射产生机理,采用过渡区金属氧化物掺杂、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陶瓷红外辐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确定配方,制得的红外辐射粉经XRD表征,生成了高红外活性的四氧二铁酸钴反尖晶石相,在26℃,8~13.5 μm波段“大气窗口”的发射率大于94%.以此红外材料为功能填料,氟碳乳液为基料,辅以其他颜填料及助剂,制得了在“大气窗口”波段内发射率大于78%的外墙节能涂料,SEM测试表明漆膜表面平整紧密,其他基本性能良好.
关键词:
红外发射材料
,
高温烧结
,
大气窗口
,
建筑节能
,
氟碳涂料
,
红外辐射型涂料
刘宁
,
郭焕银
,
严国清
,
唐永刚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8.04.002
利用提高固相反应法烧结温度的方法制备了La1-xNaxMnO2.825(x=0.05,0.10,0.15,0.20)缺氧体系,测量了样品的XRD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M-T曲线、ESR谱线、ρ-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与La1-xNaxMnO3体系相比,缺氧体系的磁化强度变小,居里温度Tc下降,出现了多相共存现象,原因是缺氧造成的Mn3+/Mn4+的比例变化,以及样品中氧含量的不均匀性;缺氧体系的电阻率升高,大部分样品表现为绝缘态,原因是氧空位引起的晶格作用、自旋作用与Mn3+/Mn4+的双交换作用的共同竞争.
关键词:
高温烧结
,
氧缺位
,
磁结构
,
输运行为
杨流赛
,
谢爱理
,
杨勤桃
,
彭思艳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5.415
通过室温共沉淀制备了BiPO4和BiPO4:Tb’纳米晶,研究了水热和高温烧结处理对室温合成BiPO4:Tb”纳米晶的相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所有样品均为低温单斜相结构的BiPO4,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进一步观察了纳米晶的形貌变化以及纳米晶表面微结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370 nm激发下,光谱显示出Tb3+离子的特征跃迁,且以5D4→7F5跃迁发射(544 nm)为主峰.通过进一步优化纳米晶的结晶度、表面吸附水和乙醇等因素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发光性能.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BiPO4∶Tb3+
,
水热
,
高温烧结
,
纳米晶
,
荧光性能
罗乐
,
赵读亮
,
蒋大鹏
,
严中亚
,
程光存
,
方晓东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4.03.018
为研究高温烧结羟基磷灰石靶的细胞相容性,把纯度为99%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压制成圆盘形靶,在氩气中于800℃高温下烧结成型.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羟基磷灰石靶的结构组成进行检测.用四氮唑盐比色法对羟基磷灰石靶的细胞相容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纯度为99%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在压制成型和800℃高温烧结的过程中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羟基磷灰石靶中的平均粒径为78.2 nm,结晶度为89.4%,Ca/P比值为1.592;具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
关键词:
材料
,
羟基磷灰石靶
,
高温烧结
,
钙磷比
,
细胞相容性
杨流赛
,
彭思艳
,
余乐书
,
潘求全
,
谢爱理
,
罗年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4.010
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液,采用室温共沉淀制备了低温单斜相BiPO4∶Tb3+绿色荧光纳米材料,并进行高温烧结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分别对所得样品的相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烧结,样品没有发生晶型转变,仍然保持单斜相结构和纳米颗粒形貌.同时,Tb3+离子作为绿色发光中心进入到BiPO4的晶格中取代Bi3+的格位,在370nm激发下,观察到Tb3+离子的特征跃迁(5D4 →7 FJ,J=6~3),其中以5D4→7F5跃迁发射(543nm)为主;并考察了BiPO4∶Tb3+纳米晶发光强度随Tb3+掺杂量的变化关系,发现其淬灭浓度高达20mol%.
关键词:
共沉淀
,
高温烧结
,
BiPO4∶Tb3+
,
纳米晶
,
荧光性能
管茂发
,
彭思艳
,
余乐书
,
章凯
,
杨流赛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60515
以尿素为沉淀剂,柠檬酸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得到了非晶态的水合硝酸氧钇前驱体,进一步烧结处理后生成了立方相Y2 O3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镜( SEM)、透射电镜( TEM)、红外光谱( FTIR)和荧光光谱( PL)分别对所得样品的相结构、形貌粒度、表面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从600℃升高到900℃,Y2 O3∶Eu3+纳米颗粒的结晶性增强,并实现了粒径调控,由13.0 nm增加至27.9 nm.随着Y2 O3∶Eu3+纳米颗粒尺寸的增加,比表面积减小会导致发光离子附近的表面晶格缺陷降低,同时纳米晶表面吸附水、硝酸根以及柠檬酸根等杂质离子逐渐被去除,减少了荧光猝灭中心,从而有利于增强荧光发射强度以及延长荧光寿命.
关键词:
水热法
,
高温烧结
,
Y2O3∶Eu3+
,
纳米晶
,
荧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