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扩散处理热浸镀铝钢高温抗氧化行为的研究

于升学 , 夏原 , 姚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经不同扩散工艺处理的热浸镀铝层高温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通过SEM、TEM、XRD分析了经扩散处理后,热浸镀铝层高温氧化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热浸镀铝层高温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关系,确定了提高热浸镀铝层高温抗氧化性的适宜扩散温度.结果表明,经750℃扩散处理,热浸镀铝层结构由较厚的外表层(Fe2Al5+FeAl2)及内层(FeAl+条状FeAl2)组成,条状FeAl2的形成为氧提供了扩散通道,其抗氧化性较差;经950℃扩散处理,镀层外表层变薄,外表层转为单一FeAl2、内层为FeAl,并出现早期内氧化裂纹,其抗氧化性较差:当扩散处理温度为850℃时,镀层外表层变薄,结构转为FeAl2+少量Fe2Al5,而内层增厚,其结构为FeAl+球状FeAl2,而内层FeAl2球化,增强了氧由内层向基体扩散的阻碍作用,使氧只能逐层形成Al2O3+Fe2O3的氧化膜,提高了镀层的高温抗氧化性.

关键词: 热浸镀铝(HDA) , 浸扩铝 , 高温氧化性 , 微观组织

奥氏体不锈钢热浸镀铝层的抗氧化特性

赵霞 , 党振乾 , 程玲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2.004

为进一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Ti的高温使用性能,对该钢进行了热浸镀铝处理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热浸镀铝处理后,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Ti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其热浸镀铝层的抗高温氧化行为符合抛物线规律.1 000℃抗氧化试验表明:在高温氧化过程中,表层Al2O3氧化膜及扩散层中的金属间化合物FeAl相和β-NiAl相起到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 0Cr18Ni9Ti , 热浸镀铝 , 高温氧化性 , 奥氏体不锈钢

扩散处理热浸镀铝钢高温抗氧化行为的研究

于升学 , 夏原 , 姚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经不同扩散工艺处理的热浸镀铝层高温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通过SEM、TEM、XRD分析了经扩散处理后,热浸镀铝层高温氧化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热浸镀铝层高温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关系,确定了提高热浸镀铝层高温抗氧化性的适宜扩散温度.结果表明,经750℃扩散处理,热浸镀铝层结构由较厚的外表层(Fe2Al5+FeAl2)及内层(FeAl+条状FeAl2)组成,条状FeAl2的形成为氧提供了扩散通道,其抗氧化性较差;经950℃扩散处理,镀层外表层变薄,外表层转为单一FeAl2、内层为FeAl,并出现早期内氧化裂纹,其抗氧化性较差:当扩散处理温度为850℃时,镀层外表层变薄,结构转为FeAl2+少量Fe2Al5,而内层增厚,其结构为FeAl+球状FeAl2,而内层FeAl2球化,增强了氧由内层向基体扩散的阻碍作用,使氧只能逐层形成Al2O3+Fe2O3的氧化膜,提高了镀层的高温抗氧化性.

关键词: 热浸镀铝(HDA) , 浸扩铝 , 高温氧化性 , 微观组织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氮氧化硅薄膜性能的研究

孟祥森 , 马青松 , 葛曼珍 , 杨辉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0.02.006

我们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以SiH4和NH3为先驱体,在较低的温度(<700℃)下制备氮氧化硅(Si-O-N)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氮氧化硅薄膜能使改性后平板玻璃硬度提高40%,并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这种薄膜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氮氧化硅 , APCVD , 硬度 , 高温氧化性 , 表面改性

冷轧对Fe-Al合金层组织及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丛伟 , 姚正军 , 包卫军 , 邵斌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热浸镀铝后真空扩散的方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FeAl合金层,并进行形变量为20.5%、34.1%、40.9%的冷轧试验.采用金相、SEM、EDS、XRD分析了冷轧前后合金层的组织结构,测试了不同冷轧形变量试样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冷轧后合金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未出现脆裂、剥落.冷轧过程中剧烈的塑性变形使FeAl相发生部分无序化转变,微观应变随冷轧形变量的增大缓慢增大,最大微观应变达0.40%.冷轧后合金层依然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经最大冷轧形变量40.9%时,高温抗氧化性能仅下降8.4%.

关键词: FeAl合金层 , 组织 , 高温氧化性 , 冷轧

Ti75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毕四富 , 刘海萍 , 马志强 , 白清友 , 曹立新 , 屠振密

电镀与涂饰

在含硅酸钠10g/L、六偏磷酸钠2g/L、柠檬酸钠2g/L和添加剂4 g/L的电解液中,以微弧氧化技术在Ti75钛合金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采用涡流测厚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微弧氧化电压和时间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厚度的影响,分析了氧化膜层的表面形貌、组成、硬度、耐蚀性能及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组成.氧化电压升高,膜层厚度增加;氧化时间延长,初期膜层厚度增加明显,20 min后膜厚增加减缓.经微弧氧化处理后,钛合金的硬度、耐蚀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钛合金 , 微弧氧化 , 耐蚀性 , 高温氧化性

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形貌及其抗高温氧化性能

兰晔峰 , 陶繁 , 李庆林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702003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以亚磷酸为磷源制备出了含钨量较高及不同磷含量(其原子分数分别为o,2.1%,3.9%,4.6%,8.8%)的Ni-W-P合金镀层.利用增重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Ni-W-P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磷元素的添加能显著改善Ni-W-P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当磷原子分数为3.9%时,该镀层具有最佳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但继续增加磷含量会使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变差;磷原子分数3.9%且保温温度低于500℃时,Ni-W-P合金镀层表面出现的彩色钝化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化反应;在常温下,该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经600℃保温处理后完全转变为晶态结构,同时出现NiO、WO2、Ni3P相.

关键词: Ni-W-P合金 , 增重法 , 高温氧化性 , 非晶态

铸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8Co涂层的高温性能

王建升 , 张太萍 , 李刚 , 唐明奇 , 冯在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WC-8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了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用SEM、XRD等技术研究了沉积层在500℃的高温耐磨性和800℃高温氧化100 h后氧化膜形貌图、组织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厚度为20~ 30 μm.500℃高温条件下沉积层的耐磨性比基体提高了3.3倍,500℃高温条件下沉积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800℃高温条件下沉积层氧化100 h后的氧化膜的厚度约为10 μm;氧化膜主要由FeFe2O4、Fe2O3、Fe5C2和Fe2W物相组成;800℃高温下沉积层抗氧化性能比基体的抗氧化性能提高了4.8倍.细小弥散分布的硬质相和致密的氧化膜极大提高了沉积层的抗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WC-8Co硬质合金 , 高温耐磨性 , 高温氧化性

铸钢轧辊亚微米WC-15Co电火花沉积涂层的高温性能

王建升 , 张占哲 , 李博 , 张瑞华 , 唐明奇 , 冯在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WC-15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了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用SEM、XRD等技术研究沉积层在500℃的高温耐磨性和800℃高温氧化100 h后的氧化膜形貌、组织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厚度约为30 μm.500℃高温条件下,沉积层的耐磨性比基体的耐磨性提高2.7倍,沉积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800℃高温条件下,沉积层氧化100 h后的氧化膜的厚度约为10~30μm,氧化膜主要由FeFe2O4、W20O58和CFe2.5物相组成,沉积层的抗氧化性能比基体的提高3.6倍.细小弥散分布的硬质相和致密的氧化膜极大提高沉积层的抗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

关键词: WC-15Co硬质合金 , 电火花沉积 , 高温耐磨性 , 高温氧化性

三元层状陶瓷Ti3SiC2的高温氧化行为

李翀 , 赫小东 , 朱春城 , 柏跃磊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6.z1.044

研究了以自蔓延准热等静压和热处理工艺制备出的高纯、致密的Ti3SiC2块体材料的高温氧化性能.采用XRD,SEM和EMPA分析了氧化膜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的空气中,Ti3SiC2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且恒温氧化行为与循环氧化行为相似.其在120h内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趋近于直线-抛物线规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由TiO2和SiO2混合物组成的单层结构逐渐过渡到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内层为固溶了SiO2的TiO2层,而外层为纯金红石相.

关键词: 三元层状陶瓷 , 高温氧化性 , SHS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