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领
,
柳永宁
,
张柯柯
,
孙俊杰
,
夏琦
,
高莉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含C量1.6%超高碳钢不同淬火条件下马氏体的形貌及其亚结构.结果表明,超高碳钢淬火组织随奥氏体化温度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奥氏体化温度较高时形成粗大孪晶马氏体;奥氏体化温度较低时淬火组织为位错亚结构的板条马氏体、枣核状马氏体和少量孪晶马氏体,以及未溶碳化物.高分辨电镜观察表明,三维形态像枣核状的马氏体的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这是由于奥氏体化时碳化物分解比铁索体向奥氏体转变慢;碳化物分解过程中在碳化物原位形成位错堆积;淬火时马氏体优先在位错堆积处形核,并以位错滑移机制长大、增厚,最终形成板条马氏体或枣核状马氏体.
关键词:
超高碳钢
,
马氏体相变
,
高分辨电镜
,
位错
计云萍
,
刘宗昌
,
任慧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JEM-2100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了含0.029%La纯铁、40Cr、60Si2CrV、W6Mo5Cr4V2和Mn13钢的马氏体组织形貌,并对马氏体组织中的孪晶亚结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从超低碳钢到高碳钢,淬火马氏体中均有相变孪晶出现,随着奥氏体中碳含量的提高则马氏体中相变孪晶增加.孪晶亚结构的形成与马氏体相变应变能有关,随着转变温度降低,应变能增大,形成精细孪晶以调节应变能.
关键词:
马氏体
,
孪晶
,
高分辨电镜
,
应变能
俞大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0.z2.008
利用脉冲激光蒸发或高温物理升华的方法,制备出纯度极高、直径分布均匀(13nm左右)的硅的一维量子线.光致发光(PL)测量显示,在313.5nm激光激发下,室温下硅量子线具有红绿蓝三色发光.对硅量子线进行氧化处理后,随氧化时间的增加,红光PL峰发生蓝移,而绿、蓝峰没有移动.红光PL与量子尺寸限制效应有关,而绿、蓝光PL来源于表层氧化硅中的缺陷发光.
关键词:
纳米硅
,
量子线
,
光致发光
,
量子限制
,
高分辨电镜
杨晓云
,
黄震威
,
吴玉琨
,
叶恒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7.003
在室温条件下,球磨Si,C混合粉末合成纳米尺寸SiC.采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在原子尺度上详尽地表征了该反应过程.高分辨像表明,在球磨过程中首先形成非晶C(a-C)、非晶Si(a-Si)以及纳米晶Si(c-Si),为合成SiC提供了适宜条件.SiC的合成主要是通过C原子向a-Si及c-Si的扩散.对于前者,形成非晶a-Si(C),然后机械力诱使非晶a-Si(C)晶化;对于后者,C原子直接取代Si原子形成SiC,具有取向关系(111)siC∥(111)si.在一些区域内,还发生局域自蔓延反应,形成稍大尺寸的SiC晶粒.
关键词:
球磨
,
高分辨电镜
,
扩散
,
非晶晶化
,
局域自蔓延
徐刚
,
楚大锋
,
蔡琳玲
,
周邦新
,
王伟
,
彭剑超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178
提高了Cu含量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模拟钢经过880℃水淬和660℃调质处理后,在370℃时效6000 h,利用HRTEM,EDS和原子探针层析(APT)方法研究了纳米富Cu相的析出过程和晶体结构演化.观察到Cu原子在α-Fe基体的{110}晶面上以3层为周期发生偏聚,并产生了很大的内应力使晶格发生畸变,这是富Cu相析出时的形核过程;随着Cu含量的增加和富Cu区的扩大,内应力也随着增大,富Cu区沿着α-Fe基体的{110}晶面发生切变,形成了ABC/BCA/CAB/ABC排列的多孪晶9R结构;Cu含量继续增加,富Cu相最终转变为fcc结构.富Cu相的尺寸在1-8 nm范围内,数量密度为0.71×1023m-3.富Cu相中还含有3%-8%(质量分数)的Ni和Mn,并且在相界面上发生偏聚,从而抑制了富Cu相的长大.
关键词:
核压力容器模拟钢
,
纳米富Cu相
,
高分辨电镜
,
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徐永波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1081
对压痕诱发脆性材料塑性、损伤与断裂研究进行总结, 并结合与之有关学科研究进展予以评述. 主要结果:微压痕诱导硅和砷化镓晶体的纳米和非晶转变, 并发现这一转变的临界应力;转变过程是由切应力, 并非静水压力控制;电子辐照诱导非晶晶化, 并发现晶化临界条件;晶化速率与电流密度有关;压痕诱发的裂纹尖端不是原子尖的, 其萌生与扩展伴随位错的产生, 并由此引发点阵的畸变, 并产生1~2nm宽非晶带;裂纹扩展沿非晶带发生, 而非裂端前方原子键相继断裂的结果;经傅立叶变换和逆变换发现, 裂纹尖端变形显示出各向异性.
关键词:
微压痕
,
高分辨电镜
,
晶化与非晶化
,
裂纹尖端结构
,
傅立叶变换与逆变换
吴玉琨
,
黄建宇
,
何安强
,
胡魁毅
,
孟祥敏
金属学报
机械合金化可使室温下几乎不互溶体系Cu_xFe_(100-x)形成过饱和固溶体fcc相区的固溶度范围扩展到x>35 at-%.对Cu_(40)Fe_(60)进行的高分辨电镜观察表明:球磨3h后bcc相与fcc相之间存在N-W关系,即<001>α∥ <110>γ。,<110>α∥<111>γ,表明在球磨的过程中发生了逆马氏体相变,fcc相区的扩展与此密切相关.球磨60h后形成了尺寸比较均匀的纳米晶结构.高分辨电镜同时观察到了粒子的破断、细化以及层状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
Cu-Fe系
,
mechanical alloying
,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徐刚楚大锋蔡琳玲周邦新王伟彭剑超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178
提高了Cu含量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模拟钢经过880 ℃水淬和660 ℃调质处理后, 在370℃时效6000 h, 利用HRTEM, EDS和原子探针层析(APT)方法研究了纳米富Cu相的析出过程和晶体结构演化. 观察到Cu原子在α-Fe基体的{110}晶面上以3层为周期发生偏聚, 并产生了很大的内应力使晶格发生畸变, 这是富Cu相析出时的形核过程; 随着Cu含量的增加和富Cu区的扩大, 内应力也随着增大, 富Cu区沿着α-Fe基体的\{110\}晶面发生切变, 形成了ABC/BCA/CAB/ABC排列的多孪晶9R结构; Cu含量继续增加, 富Cu相最终转变为fcc结构. 富Cu相的尺寸在1-8 nm范围内, 数量密度为0.71×1023 m-3. 富Cu相中还含有3%-8%(质量分数)的Ni和Mn, 并且在相界面上发生偏聚, 从而抑制了富Cu相的长大.
关键词:
核压力容器模拟钢
,
Cu-rich nanophase
,
HRTEM
,
atom probe tomography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