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禹江
,
王社良
,
曹文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结合压电材料的物理特性对新型压电陶瓷管状驱动器的驱动性能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其最大位移、出力及响应频率特性参数,结果表明该驱动器适用于结构振动控制装置的研发;利用上述新型驱动器,提出了一种可实时调节摩擦力的智能阻尼器,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获得了其正弦简谐作用下的本构关系及相应循环一周所消耗能量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新型压电陶瓷管状驱动器
,
驱动性能
,
变摩擦阻尼器
,
动态力学性能
刘志强
,
李惠
功能材料
通过试验对电流激励下的TiN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约束回复应力和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考虑了电流的施加方法、恒定电流的大小、热循环的次数以及最大预拉应变对约束回复应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台阶式施加电流和始终恒定电流的方法相比,加热速率较小,达到同一目标温度的响应时间较长,从而达到所要求的回复应力所需要时间较长.回复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终达到最大回复应力.最大预拉应变相同时,在较大恒定电流激励下回复应力比率较大.采用相同恒定电流激励时,较大的最大预拉应变的TiNi丝会产生更大回复应力.随着恒定电流的增加TiNi丝回复应力的热循环稳定性变得稍差.即便如此,在较大恒定电流激励下其回复应力仍然拥有很好的热循环稳定性,能够满足土木工程损伤应急修复的需要.
关键词:
TiNi形状记忆合金
,
驱动性能
,
回复应力
,
损伤应急修复
李允
,
沈星
,
王宁
材料导报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fiber composites,MFC)建立微机电模型,讨论了交叉指形电极关键尺寸、两相结构尺寸对驱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支电极中心距P一定时,取较大的分支电极宽度w可得到较大的自由应变和夹持应力;当分支电极宽度w不变时,随p/w的增加,自由应变增加而夹持应力减小;采用交叉指形电极结构可使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横观各向异性,横向效应系数可提高2.3倍.较小的聚合物层厚度a、纤维截面尺寸c有助于提高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驱动性能,较小的纤维间聚合物宽度b有助于提高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自由应变,但夹持应力则相应降低.
关键词:
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
驱动性能
,
有限元方法
,
自由应变
王社良
,
展猛
,
朱熹育
,
朱军强
材料导报
基于压电陶瓷材料的压电效应,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压电摩擦阻尼器,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正压力,从而改变摩擦力,实现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效果.介绍了该阻尼器的设计构造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该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并推导了所需预紧螺栓的刚度;进行了不同预压力下压电陶瓷致动器的驱动性能实验;并测试了预压力分别在100 N、200 N下该阻尼器在不施加电压下的被动滞回性能和常电压下的半主动滞回性能.结果表明,该压电陶瓷致动器具有一定的出力性能,且与被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制成的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
关键词:
压电陶瓷
,
压电摩擦阻尼器
,
半主动控制
,
驱动性能
,
滞回性能
李杰锋
,
沈星
,
陈金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提高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的驱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栅格状结构的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采用真空负压成型工艺,提高了形状记忆合金丝与基体材料界面结合的致密性;在电流激励下测试该新型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挠度大小,并与传统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真空负压法成型的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更加致密,在电流激励后界面处没有产生开裂;栅格状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驱动后最大挠度为53 mm,是整体结构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4倍,且响应时间更快。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
,
制备
,
驱动性能
,
栅格状结构
沈星
,
万建国
功能材料
还原制备了基于RAINBOW结构的反铁电陶瓷,给出了试样还原层微观结构及其还原规律;测试了试样的驱动性能并讨论了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反铁电陶瓷还原性能较好,理想的还原条件为870℃保温2~3h;RAINBOW试样在相对较低的电场强度下即可发生反铁电-铁电相变,并得到很大的轴向位移(约190μm);承载方向对试样的驱动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反铁电陶瓷
,
RAINBOW
,
驱动器
,
驱动性能
,
大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