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陟祚
,
魏世忠
,
龙锐
,
张永振
,
李炎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6.01.008
在含钒量约为10%的条件下,利用自行研制的WM-1型冲击磨损试验机研究碳含量在1.76%~3.65%范围内变化对高钒高速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碳量低于2.3%,高钒高速钢的基体为铁素体,磨损机理主要是冲刷和塑性变形,耐磨性很差.含碳量达到2.3%后,基体以马氏体为主,耐磨性比低碳的高钒高速钢大幅提高.当碳含量达到3.0%时,耐磨性达到峰值.继续提高碳含量,晶界处以铬钼为主碳化物的量增加,冲击过程中裂纹在该处萌生,产生剥落现象,造成耐磨性下降.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
碳含量
,
碳化物
,
冲击磨损
,
裂纹
,
铁素体
,
马氏体
卢棋
,
何国球
,
陈淑娟
,
佘萌
,
刘(飏)
,
杨洋
,
朱旻昊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4.002
采用金相、XRD、SEM和TEM等对Fe-Mn-Si系形状记忆合金在热机械训练过程中组织的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机械训练是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过程的重复.训练前的组织中几乎不存在马氏体,训练后合金中应力诱发的ε马氏体分布比较均匀,相互平行,交叉现象较少.同时,晶体中的马氏体呈现ε马氏体区域择优取向,过多(5次以上)训练后,合金基体内部形成大量位错缠结.
关键词:
Fe-Mn-Si系记忆合金
,
热机械训练
,
组织演变
,
马氏体
刘跃军
,
黄伯云
,
李益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5.024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12种市售钢中马氏体的表观形貌.结果发现,因惯习面不同,束状薄片马氏体应分成两类,即{111}型和{225}型.前者形成的碳含量范围约0.4%~0.9%,后者约1.0%~1.4%.分析了两者的显微组织特征和区别以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显微组织鉴别马氏体惯习面的金相法,可以对X射线和电子衍射的测量结果作出准确标定.
关键词:
马氏体
,
束状马氏体
,
片状马氏体
,
惯习面
马跃新
,
曾德长
,
董希淳
,
谭玉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20Cr2 Ni4、45 CrNi 、30CrMnSi钢中(1200℃进行固体渗碳20 h后淬火)蝶状马氏体的几种形貌.根据马氏体晶体学和相变力矩原理,提出了蝶状马氏体的形成机理,并用它对蝶状马氏体的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同时发现蝶状马氏体只发生在马氏体比容大、迁移激活能高而导致形核和核长大困难的合金里.当形核困难时,尤其是在压力场下,“伴生核”相变的形核功和核长大功较低,比“普通核”相变更容易发生.核长大功高的合金,当粗大的马氏体片因过高的应变能而停止长大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继续相变:1)在粗马氏体片一侧,沿另一个惯习面长出分支;2)发生“伴生核”相变,在残留的奥氏体中形成蝶状马氏体.
关键词:
蝶状马氏体
,
伴生晶核
,
片状马氏体
,
马氏体
周继锋
,
荆天辅
,
高聿为
,
王威
,
赵新
,
宋新宇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中碳钢淬火和完全退火组织的温加工流变应力在不同的变形参数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真σ-ε曲线拟合了可反映该材料两种原始状态下压缩的稳态流变曲线和变形参数之间关系的中温压缩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当ε为0.01 s-1时,室温压缩的σ-ε曲线,淬火态的远高于退火态;350~550 ℃压缩,淬火态稍高于退火态;高于600℃压缩,淬火态的流变应力在变形初期略高于退火态,随应变的增加,淬火组织的流变曲线低于退火组织;在压缩温度为650℃,ε为1 s-1、0.1 s-、0.01 s-1时,淬火和退火组织压缩的σ-ε曲线有交点,在ε为0.001 s-1时,淬火组织的σ-ε曲线低于退火组织的σ-ε曲线.
关键词:
马氏体
,
温变形
,
流变应力
,
本构方程
张红梅
,
王振敏
,
李维娟
,
王国栋
,
刘相华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4.07.002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以SS400钢为研究对象,用冷加工+回火再结晶和冷加工+α→γ逆相变等工艺,研究了冷变形对马氏体(铁素体)再结晶行为的影响以及奥氏体晶粒细化的方法.结果表明:低温变形对板条马氏体的再结晶行为有一定影响,并且由于低温变形后快速升温的铁素体回复、再结晶与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等相继发生,从而得到比较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关键词:
奥氏体
,
逆相变
,
铁素体
,
晶粒细化
,
马氏体
韦文竹
,
高原
,
张维
,
陆小会
,
张光耀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0.031
参照平均晶胞模型,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按键距差法和键能计算公式,计算含镝的铁基固溶体的价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稀土镝的加入使得γ-Fe、γ-Fe-C及γ-Fe-C-Me晶胞的nA值增大,从而奥氏体结构的稳定性加大;稀土镝使α-Fe和α-Fe-C晶胞的nA值和FcD增加,极大强化了马氏体,延长了马氏体的回火转变的保温时间.
关键词:
价电子理论
,
稀土
,
微合金化作用
,
奥氏体
,
马氏体
周澍
,
张柯
,
顾剑锋
,
戎咏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Fe-0.25C-1.5Mn-1.2Si-1.5Ni-0.05Nb(质量分数,%)钢通过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抗拉强度可达1250 MPa以上兼具良好塑性(大于17%),显微组织为位错型板条马氏体、微合金碳化物和薄片状残留奥氏体。通过低温拉伸试验分析了Q-P-T钢在-85~25℃下的力学性能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试样在25℃和-85℃时拉伸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Q-P-T钢在-70~25℃时显示了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仅当拉伸温度低于-70℃时试样塑性开始出现大幅下降;残留奥氏体在未变形前具有良好的低温稳定性,但在变形过程中会发生马氏体相变,产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这是Q-P-T钢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
,
残留奥氏体
,
TRIP效应
,
碳化物
,
马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