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民
,
何明奕
,
赵晓军
,
谭蓉
,
裴和中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7.06.015
阐述了机械镀锌层的结构特征,是由金属锌组成的不均连均质体系.锌粉按粒径大小可分为普通锌粉、细锌粉和超细锌粉,按形状可分为球状锌粉、片状锌粉和不规则形状锌粉.分析了锌粉的粒径、颗粒形状、金属锌含量对机械镀锌层的影响.试验得出,超细混合锌粉是机械镀锌工艺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
机械镀锌
,
超细锌粉
,
粒径
,
颗粒形状
,
锌含量
秦蜀懿
,
张国定
,
王文龙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9.03.005
对普通SiC颗粒和钝化处理过的SiC颗粒增强LD2铝复合材料的研究表明,颗粒经钝化处理后,几乎去除了很尖锐的部分,使颗粒呈近等轴状,但颗粒的形状对两种热处理态的复合材料(热挤出态和T6态)的断裂韧性KQ均无影响,而热挤出态的复合材料KQ低于T6态.断口和断裂路径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T6处理提高了材料...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
颗粒形状
,
断裂韧性
,
热处理
苏娟华
,
董企铭
,
刘平
,
许莹莹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z1.088
根据引线框架Cu-Fe-P合金精轧后表层断裂处形状各异Fe颗粒的组织几何形态,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主要研究了不同Fe颗粒形状下残余应力对基体与界面处应力集中现象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随着颗粒尖角程度的增加,Fe颗粒和Cu基体界面处存在剧烈的应力集中和较大的残余应力,从而导致铜合金薄带表层断裂.因...
关键词:
模拟分析
,
表层断裂
,
残余应力
,
颗粒形状
郭会良
,
蔡平雄
涂料工业
分别从钛白粉的粒径分布、颗粒形状和二氧化钛含量3个方面分析了钛白粉吸油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钛白粉粒径分布越窄时,吸油量越大;层状颗粒吸油量最小,球状次之,杆状颗粒吸油量最大;二氧化钛含量越高,吸油量越小.这3个因素对钛白粉吸油量的影响分别可以用包裹理论、填充理论和吸附理论来解释.
关键词:
吸油量
,
粒径分布
,
颗粒形状
,
二氧化钛含量
李晶
,
蒋明学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1.006
首先,将不同浓度(0.426~0.855 mol·L-1)的硫酸铝溶液在不断搅拌状态下缓慢滴入含有聚乙二醇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值约为9.5)中制得Al(OH)3溶胶,经抽滤,洗涤,在蒸馏水中超声分散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胶粒的形状,以研究硫酸铝溶液浓度对Al(OH)3溶胶胶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关键词:
球形纳米α-Al2O3
,
前驱体
,
流动填充性能
,
颗粒形状
郑洲顺
,
曲选辉
,
李云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分析了粉末注射成形中常用的还原钴粉末颗粒形状、投影边界、表面的分形特征.介绍了适用于测量粉末分形结构的构造步长法,给出1种用分形几何语言更精确地定量描述粉末特性的方法.用内转式构造步长法计算了还原钴粉末颗粒边界的分形维数,得出其分形维数的取值范围在1.116 ~1.122之间.为粉末注射成形工艺过程...
关键词:
粉末注射成形
,
颗粒形状
,
分形维数
,
构造步长法
徐绯
,
李玉龙
,
郭伟国
,
汤忠斌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6.008
通过建立轴对称体胞模型,用数值分析手段研究了在变形速率范围10-4~105/s内,陶瓷颗粒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压缩塑性流变特征,讨论了不同颗粒形状(圆柱形和球形),不同颗粒体积含量(10%~50%)和不同铝合金基体(LC4、LY12CZ和7075)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流动应力、应变率敏感性等的影响,构造...
关键词:
高应变率
,
颗粒形状
,
体积含量
,
金属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