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顶吹转炉水模型炉渣和钢液分布的分形研究

陈韧 , 李猛 , 邹宗树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对顶吹转炉二维水模型模拟实验,研究了顶吹过程中炉渣与钢液的混合情况.应用分形理论对炉渣在钢液中分布的分维数及无量纲面积进行了计算,为渣-金反应界面积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吹炼过程中,炉渣在钢液中的分布存在形变区和分裂区;枪位、气体流量及渣-金比对炉渣分布的影响较大;并得到了枪位、气体流量及渣金比三者对分散相炉渣分布分维数的影响及分布分维数对渣金反应界面无量纲面积影响的经验关系式.

关键词: 顶吹转炉 , 渣-金混合 , 水模型 , 分布 , 分维数

顶吹转炉内二次燃烧初期的一个数学模型

李保卫 , 贺友多

金属学报

本文在对顶吹转炉内气体流动、燃烧、传热研究的基础之上,合理耦合了炉内液滴产生、运动及传热的模型,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描述炉内燃烧与传热的总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美国常用的180tBasicOxygenFurnaces(BOF)炉内二次燃烧初期泡沫渣还未大量形成时的燃烧及传热情况,得出了在这一时期不同的二次氧枪设计(二次氧孔与主氧枪的夹角、二次氧孔距熔池的距离)与炉内二次燃烧率及热量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得出了不同的传热机制对传给熔池的总热量的贡献。这些结论对深入认识二次燃烧过程,改进二次燃烧设备,提高二次燃烧初期热量的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模型也可推广应用到炉内泡沫渣较低时任意冶炼时刻的二次燃烧的研究。

关键词: 顶吹转炉 , post-combustion , heat transfer , mathematical model

鞍钢转炉双渣深脱磷工艺研究与实践

万雪峰 , 曹东 , 李德刚 , 廖相巍 , 王丽娟 , 常桂华

钢铁

在100t顶吹、180t复吹及260t复吹转炉上研究了双渣法深脱磷规律。通过工业性试验,研究不同吹炼时期冶炼特点,分析吹炼过程需要控制的原料及工艺制度等关键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倒炉温度、碱度、渣中w((FeO))及熔渣流动性等因素均是取得良好脱磷效果的重要保证。应用双渣法深脱磷生产试验取得了100t顶吹转炉出钢w([P])平均达到63×10^-6,180t复吹转炉w([P])达到51×10^-6,260t复吹转炉w([P])达到62×10^-6的实绩。

关键词: 双渣 , 深脱磷 , 顶吹转炉 , 复吹转炉

150 t氧气顶吹转炉溅渣护炉试验研究

王书桓 , 张响 , 梁娟 , 徐志荣 , 张大勇 , 刘新生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7.05.003

采用缩小的冷态模型,对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钢轧厂150 t顶吹转炉的溅渣护炉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其最佳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溅渣护炉 , 顶吹转炉 , 渣粘度 , 炉龄

转炉顶吹过程渣-金-气三相作用特性

李明明 , 李强 , 邹宗树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493

基于VOF界面追踪技术,建立了氧气转炉顶吹过程渣-金-气多相传输行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渣-金-气三相界面行为,给出了渣/金界面特征的演化过程和熔池内流场变化特征,对冲击坑形态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并对穿透深度和冲击坑直径进行了定量化的表征.结果表明:由于冲击坑表面波的传播,冲击坑以及渣/金/气界面具有明显的瞬态特征且熔池是振荡的;钢液熔池内涡旋中心位置随着吹炼时间以及渣的运动而变化;低枪位加强了钢液表面的波动,增加了钢液表面的粗糙度,增大了射流与熔池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射流向熔池的动量传递,促进熔池的搅拌.

关键词: 顶吹转炉 , VOF , 三相流动 , 数值模拟

烟气分析动态控制系统在60 t转炉上的应用

刘锟 , 刘浏 , 何平 , 付博 , 李丰功

钢铁

介绍了烟气分析动态控制系统在莱钢60 t氧气顶吹转炉上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硬件系统组成、数据采集与通讯、冶炼工艺标准化和动态控制系统模型.结果表明:采用高拉碳操作,终点碳在0.08%~0.24%范围,终点温度在1 580~1 660℃范围,碳温控制精度分别为±0.025%和±20℃时,碳单命中率达到89%,温度单命中率71%,碳温双命中率64%;为进一步提高碳温双命中率,应加强原材料的管理,按配料计算组织装料,并采用标准化的操作工艺,尤其是必须采用顶底复吹工艺.

关键词: 烟气分析 , 动态控制 , 顶吹转炉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