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昌
,
盛天原
,
孔德军
,
赵本国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制备了WC-12Co涂层,通过SEM、EDS和XRD等手段分析了试样表面-界面形貌、面能谱和物相组成,并通过磨损试验考察了其摩擦性能.结果表明,WC-12Co涂层主要成分是WC硬质相,均匀分布在涂层中,没有出现富集现象,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在喷涂过程中没出现W3O,涂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涂层厚度约为400 μm,结合界面为机械结合+局部微冶金结合方式;WC-12Co涂层其摩擦系数约为0.399,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损能力;磨痕处化学元素分布较为均匀,在周期性碾压力作用下涂层在片状衔接部位结合力较弱处诱发裂纹,出现WC和Co开裂的失效现象.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
WC-12Co涂层
,
面扫描
,
线扫描
,
摩擦系数
,
磨损形貌
熊自柳
,
刘宏强
,
蔡庆伍
,
江海涛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和Therm—Calc软件计算等方法研究了Si、Mn、Nb、V、AL、C等合金元素在高强TRIP钢各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i、V、Al等元素在铁素体中的固溶量大于在贝氏体中的固溶量,Mn、Nb在贝氏体中的固溶量大于在铁素体中的固溶量;Nb、Al等具有强碳氮亲和力的元素在测定区域内分布不均匀;铁素体中的碳呈平衡态分布;贝氏体铁素体中的碳呈过饱和态分布,碳元素主要分布于奥氏体中,固溶碳大约占TRIP钢中碳含量的70%。
关键词:
电子探针
,
线扫描
,
面扫描
,
冶金元素
,
分布规律
谢春洋
,
孔德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热浸渗法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激光淬火对渗硼层进行了强化处理,用SEM、EDS、XRD对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进行表征,分析了激光淬火对渗硼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后Cr12MoV钢渗硼层表面孔洞减少,降低了剥落的可能性;激光淬火后渗硼层产生了Fe-Cr化合物和Fe2B新相,仍以FeB相为主,有利于减少渗硼层脆性;元素未发生大量扩散,富碳层仍然存在,但组织得到细化,韧性和强度有所提高;激光淬火时孔洞中Si元素溶于奥氏体中,分布更均匀,Cr与Fe结合增强了渗硼层结合强度.
关键词:
Cr12MoV钢
,
渗硼层
,
激光淬火
,
结合界面
,
线扫描
,
面扫描
王文昌
,
张垒
,
孔德军
,
付贵忠
,
叶存冬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阳极氧化法在YL113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氧化膜,通过SEM、XRD、EDS、XPS等手段对其表面-界面形貌、物相、化学元素组成和原子结合能谱进行了分析,对其表面和结合界面化学元素进行了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并对氧化膜界面结合形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后Al原子和O原子在氧化膜表面产生分层富集现象,其原子分数之比接近2:3,所生成的氧化膜组成物为α-Al2O3+γ-Al2O3;Al2p峰结合能为74.37 eV,以Al3+形态存在,O1s峰结合能为531.82 eV,以O2-形态存在,氧化膜是以Al2O3形式存在;Al和O原子在氧化膜结合界面形成富集层,氧化膜与基体形成化合物型界面+扩散型界面组合形式;在结合界面处出现大量的小岛及锚点,氧化膜表现为较强的界面结合力.
关键词:
阳极氧化膜
,
XPS分析
,
表面与界面
,
面扫描
,
线扫描
黄敦伟
,
胡爱萍
,
孔德军
,
张宏伟
腐蚀与防护
采用中性盐雾对X70管线钢进行室温腐蚀,采用SEM和EDS观察了X70管线钢经盐雾腐蚀处理前后表面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盐雾腐蚀后试样表面化学元素均匀性和结构完整性均被破坏,表面点蚀较为严重,出现了大量的点蚀坑;腐蚀后试样表面含铁量高,产生了活性铁原子,并与腐蚀性介质Cl-发生接触反应,是盐雾腐蚀发生点蚀主要原因.
关键词:
X70管线钢
,
盐雾腐蚀
,
面扫描
,
能谱分析
郭啸
,
刘学超
,
忻隽
,
杨建华
,
施尔畏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609
采用物理气相传输法(Physical Vapor Transport,PVT)沿[0001]方向生长了一个直径为2英寸的氮掺杂6H-SiC晶体.采用拉曼面扫描方法对晶体中多型的分布进行了细致表征,研究了SiC晶体生长过程中多型的产生和演化.在6H-SiC晶体中观察到了15R-SiC和4H-SiC两种多型.在拉曼面扫描得到的晶体多型分布图上观察到了两类次多型结构区域,一类是继承其生长界面上对应的次多型结构形成的次多型结构区;另一类是由温度、压力等生长条件波动导致在6H-SiC主多型中出现的15R-SiC多型结构区.第一类次多型结构区中掺入的氮元素较多,载流子浓度较高,并且随着晶体生长不断扩大;第二类次多型结构区对晶体结晶质量的影响较小,且提高生长温度可以抑制15R-SiC多型结构.
关键词:
拉曼
,
碳化硅
,
多型
,
面扫描
刘浩
,
孔德军
,
王进春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7475铝合金原始试样和微弧氧化试样进行了中性盐雾腐蚀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原始试样和微弧氧化试样的表面-界面形貌和腐蚀后形貌,采用能谱仪对腐蚀后的表面和界面进行了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微弧氧化前后的物相,并利用PS-268A型电化学工作站测得了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盐雾腐蚀后原始试样表面被严重破坏,伴随着大量裂纹和剥落,腐蚀向纵深发展,腐蚀深度5 ~10 μm,腐蚀产物为Al-O化合物;而微弧氧化试样盐雾腐蚀后仅表面间隙层有腐蚀造成的小球形貌,腐蚀止于致密层;氧化膜由间隙层、致密层和过渡层组成,物相为Al、α-Al2O3和γ-Al2O3,致密层的结构和稳定性是微弧氧化试样耐盐雾腐蚀性能提高的因素,极化曲线表明,微弧氧化试样比原始试样具有更小的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7475铝合金
,
盐雾腐蚀
,
线扫描
,
面扫描
,
极化曲线
汤成建
,
孔德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阴极弧离子镀法在H13钢表面制备TiAlSiN涂层,通过SEM对TiAlSiN涂层表面和界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EDS和XRD对其化学元素和物相进行了分析,利用划痕法测定了其结合强度,并对其界面结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iAlSiN涂层表面主要成分为Ti、Al、Si和N元素,各元素分布均匀,未产生富集现象;高硬度的TiAlN是由Al原子以置换方式取代TiN中部分Ti原子生成的,且TiN和AlN晶粒得到细化,形成较为致密的结构,使涂层硬度得到了提高;Ti、Al、Si、N等原子在结合界面处发生相互扩散,是形成冶金结合的主要机制;TiAlSN涂层/H13钢体系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用划痕法测得涂层界面结合强度为44 N.
关键词:
阴极弧离子镀
,
TiAlSiN涂层
,
面扫描
,
线扫描
,
结合强度
赵本国
,
孔德军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XY15062502
采用超音速喷涂法在Hl3热作模具钢表面制备了NiCrBSi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了涂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并采用面扫描和线扫描对其界面结合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平整,孔隙率较低,出现了非晶和微晶组织,主要由Ni2Si和Ni2B相组成;Si,Cr和Ni等主要元素在涂层表面分布均匀,不存在原子聚集现象;涂层的组织结构为Ni-Cr固溶体,其中弥散分布着Ni2Si,Ni2B和Cr与C结合生成的硬质化合物,Cr7 C3是涂层的主要硬质相;Ni,Cr,Si元素在涂层中产生分层富集,在界面处发生化学元素扩散,是形成冶金结合的主要机制;Ni,Cr元素在界面形成梯度硬度,涂层中的O元素主要是来源于喷涂过程中的元素氧化和基体中的O元素扩散;涂层中元素扩散机制为非稳态扩散,高温粉末粒子能增加原子扩散层厚度,有利于提高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强度.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
NiCrBSi涂层
,
表面与界面
,
面扫描
,
线扫描
孔德军
,
刘浩
,
王进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微弧氧化法在7475铝合金表面制各一层氧化膜,通过SEM、EDS、XRD等手段对其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物相进行了分析,采用能谱仪对表面和结合界面进行了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并用划痕法表征了氧化膜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后7475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粗糙多孔的氧化膜,其组成元素与氧化膜表面的物相相应分布;O原子以扩散形式与Al原子原位生长形成A12O3,主要由a-A12O3、γ-A12O3组成,Si原子在表面氧化形成富集的Si-Al-O相;氧化膜厚度约为50 μm,由间隙层、致密层和膜-基过渡层组成,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为71.05N.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7475铝合金
,
表面与界面
,
线扫描
,
面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