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霞
,
张有明
,
魏太保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12.018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缩双芳氨基硫脲受体分子(S1,S2),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Cl-、Br-、I-、CH3COO-、HSO-4、H2PO-4和NO-3 8种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当加入F-、CH3COO-和H2PO-4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实现了对这3种阴离子的裸眼检测.通过计算可知,2种受体分子对这3种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对同种阴离子,受体分子S1与之络合常数大于S2;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质子溶剂效应实验进一步证明,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关键词:
缩双芳氨基硫脲
,
合成
,
阴离子识别
,
氢键作用
张有明
,
王爱霞
,
冷艳丽
,
王雅琳
,
魏太保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11.001
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间苯二甲酰腙类化合物,利用UV-Vis及~1H NMR等测试技术考察了其与F~-、Cl~-、Br~-、I~-、CH_3COO~-、HSO_4~-、H_2PO_4~-、ClO_4~-等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主体分子4a(双对硝基苯并呋喃甲醛间苯二甲酰腙)在DMSO溶液中对F~-和CH_3COO~-有显著识别效果,溶液颜色由黄色分别变为深黄色和棕红色. 通过~1H NMR表征及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是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Job曲线表明,主客体间形成1:1型氢键络合物. 基于实验结果,探讨了主客体间形状和体积匹配对识别能力的影响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识别模式.
关键词:
分子钳
,
阴离子识别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间苯二甲酰腙
吴娟
,
胡鹏
,
黄超
,
陈冬梅
,
朱必学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3.140247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用前体二醛1[1,3-二(2'-甲酰苯氧基)丙烷]和前体二胺2[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合成了[1+1]席夫碱大环化合物3,进一步还原得到饱和大环4.用1H NMR、IR、元素分析和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大环3和4的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大环3和4的晶体结构.用UV-Vis光谱仪对大环3和4与系列阴离子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饱和大环4仅对F-有明显的选择性作用,并测定了该配位反应的配位比和平衡常数,进一步考察了大环3和4对甲醇的吸附性能.
关键词:
吡啶-二酰亚胺
,
大环
,
晶体结构
,
阴离子识别
,
吸附性质
张成路
,
孙丽杰
,
松布尔
,
国阳
,
赵宝成
,
唐杰
,
袭焕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8.140402
合成了15种新型三脚架结构苯并咪唑季铵盐类化合物(3a ~3o).通过IR、NMR和HRMS等技术手段对目标产物(3a ~3o)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调节植物生长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浓度为10 mg/L时,化合物3a、3c、3f、3g、3h、3i和3j均具有优良的促细胞分裂活性,最高达88.3%,比参照物三唑酮(50.2%)的促细胞分裂活性更高,但生长素活性不明显;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3i效果最明显,可以达到95.6%.同时利用荧光光谱,探究了4种代表性目标分子对人体中常见的6种阴离子的荧光识别,结果发现目标化合物能较好的识别Iˉ,可作为Iˉ荧光识别探针.
关键词:
苯并咪唑
,
生物活性
,
植物生长调节
,
阴离子识别
吴瑛
,
张圣慈
,
马洪坤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用紫外光谱滴定法研究了3种香豆素衍生物与阴离子间存在的特殊识别行为,比较了受体分子结构对阴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阴离子浓度对配合物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受体分子对F-、Cl-、Br-、Ac-、H2PO4 -、HSO4 -等不同种阴离子客体的识别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通过氢键结合,由于氢键良好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对F-、Ac-、H2PO4-等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而与其他的阴离子几乎没有作用.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
阴离子识别
,
紫外光谱滴定法
娄建平
,
陈道明
,
骆超
,
周前雄
,
王雪松
,
张宝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设计合成了两个结构简单的绕丹宁衍生物,在CH2Cl2-DMSO混合溶剂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其与多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发现它们的吸收光谱对氟离子呈现特异性变化.吸收滴定实验确认它们与氟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化学计量比为1:1,1H NMR进一步证实它们与氟离子的作用类型为氢键或脱质子作用.
关键词:
绕丹宁
,
阴离子识别
,
氟离子
伍家卫
,
唐蓉萍
,
索陇宁
,
杨兴锴
,
魏太保
,
周艳青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688
合成了2个新型氨基硫脲分子钳主体3a(1,3-二(ο-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和3b(1,3-二(p-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利用UV-Vis和1H NMR测试其对F-、AcO -、Cl-、Br-和I-的阴离子识别性质.结果表明,主体分子在DMSO溶液中对F-和AcO -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识别.1H NMR光谱证明,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相结合,结合Job曲线得出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形成1∶1型氢键缔合物.讨论了NH识别位点数及空间结构对识别性质的影响.与硫脲对比,主体3a具有多个NH结合位点,可形成多个氢键,结合常数(Ks)更大.与化合物3b相比,主体3a较大的空间位阻阻碍了其与阴离子的结合,因此两种主体分子与F-和AcO -结合常数均体现为Ks(F-)>Ks(AcO-).
关键词:
分子钳
,
氨基硫脲
,
阴离子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