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
,
李振
,
武会宾
钢铁钒钛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700、650、600、550 ℃等温处理对管线钢晶内铁素体形成的影响以及600 ℃下钢的组织随等温时间的转变规律.测量不同等温温度处理后钢的维氏硬度,分析钢中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的夹杂物的成分.结果表明,由700 ℃逐渐降低至550 ℃进行等温处理,钢的硬度先降低后升高,晶内铁素体的数量在650 ℃时最大;600 ℃时在原奥氏体晶粒内部,晶内针状铁素体与贝氏体存在竞争关系;由Mg、Al、Ti等元素构成的复合夹杂物可以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
关键词:
高级别管线钢
,
镁处理
,
晶内铁素体
,
等温处理
,
热模拟
,
硬度
赵辉
,
胡水平
,
武会宾
,
李太全
,
安航航
钢铁
采用热模拟技术,EBSD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镁处理高钢级管线钢的焊接热影响区(HAZ)晶内铁素体(IGF)的形核现象和机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镁处理钢中形成大量的Al、Ti、Mg复合氧化物夹杂,其颗粒大小为0.5~3μm.在粗晶热影响区(CGHAZ)中,含Mg复合氧化物具有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的能力.对Mg处理高钢级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晶内铁素体的形核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钢级管线钢
,
镁处理
,
晶内铁素体
,
形核机制
王慧华
,
徐英君
,
郝月莹
,
郭瑞琪
,
屈天鹏
,
王德永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107
以铝镇静钢为研究对象,在120t钢包内分别进行了镁处理和钙处理试验,对比了钢中夹杂物的成分、形貌、尺寸和分布.结果表明:镁处理试验炉次TO的去除率超过50%,钙处理炉次仅为30%,证明镁处理净化钢液效果更为明显;镁处理可将Al2O3迅速变质为尖晶石或MgO,夹杂物分布弥散,尺寸细小且基本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大;钙处理对夹杂物的变质速度稍慢,夹杂物数量先增加后降低,尺寸降低不明显.界面理论计算表明,在同一体系内,将Al2O3变质为尖晶石比变质为铝酸钙具有更低的界面自由能,即镁处理可获得比钙处理更小的夹杂物尺寸,证明了精炼过程中夹杂物成分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夹杂物
,
镁处理
,
钙处理
,
界面理论
李太全
,
包燕平
,
刘建华
,
王敏
钢铁
运用热力学计算了X120管线钢中氧化镁及其复合夹杂物在钢液中的析出条件,以X120管线钢酸溶铝目标质量分数0.025%为例,0.00046%0.0033%,钢中将有MgO生成.在X120管线钢的成分下,w([Ti])=0.016%时,w([Mg])=0.0008%就可以生成2MgO·Ti2O3复合夹杂.微镁处理的X120管线钢中的夹杂物全部是细小的含镁复合氧化物或是含镁氧化物与硫化物的复合夹杂.镁处理钢中的夹杂物小于2μm的占85%,2~5 μm的占14.5%,5~10μm的夹杂物仅有0.5%,看不到大于10 μm的夹杂物,大大优于钙处理钢.
关键词:
镁处理
,
X120管线钢
,
夹杂物
陈斌
,
包萨日娜
,
姜敏
,
王灿国
,
王新华
钢铁研究学报
在真空感应炉内分别向42CrMo钢液单独加入铝进行脱氧、铝脱氧后加入钙进行钙处理、铝脱氧后加入镁进行镁处理三种不同的工艺条件,得出镁处理的铝脱氧钢总氧含量略低于钙处理的铝脱氧钢,并且明显低于单独用铝脱氧的钢.用镁处理铝脱氧钢中单位面积上夹杂的个数比钙处理铝脱氧钢降低了将近2/3,比单独用铝脱氧钢中单位面积上夹杂的个数降低了将近4/5.并且用镁处理的铝脱氧钢中绝大多数都是细小、尺寸小于2μm的镁铝尖晶石类夹杂,它们对钢的性能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纯净度
,
氧含量
,
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