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冬
,
郭瑞光
,
史立平
电镀与涂饰
电镀锌片经钛盐溶液处理后用硅烷溶液封闭形成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极化曲线、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量,研究了封闭前后镀锌片的防腐性能,探讨了复合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封闭处理的电镀锌片表面形成了由钛盐转化膜、硅氧烷和疏水性硅烷组成的灰色复合膜,膜层致密、耐腐蚀,盐雾试验49h时的腐蚀面积小于5%,水接触角由封闭前的19.20°增大到102.49°.
关键词:
镀锌
,
钛盐
,
化学转化膜
,
正硅酸乙酯
,
三甲基氯硅烷
,
改性
,
耐蚀性
王宏
电镀与涂饰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镀锌钢板墨绿色钝化膜的耐蚀性.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钝化试样的腐蚀电位较未钝化试样明显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大幅降低.镀锌未钝化及钝化试样的Nyquist谱图呈现2个较为完整的容抗弧,说明腐蚀体系受电化学控制.墨绿色钝化试样的容抗弧半径较未钝化试样大,因为钝化膜的形成增大了腐蚀过程的反应电阻,从而提高了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在中性盐雾试验中,镀锌墨绿色钝化试样的耐白锈时间达到400 h.
关键词:
钢板
,
镀锌
,
钝化
,
耐蚀性
,
极化曲线
,
电化学阻抗谱
,
中性盐雾试验
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7.12.012
表面处理工艺中"室温"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般理解为"工艺槽液既不用加热也不用降温".但中国不同地区温差大,有些地区一天温差也大,许多室温工艺实际上适应不了如此.宽的温度范围.举例说明了几个液温高时不宜采用的几个工艺(如硫酸盐酸性光亮镀铜、锌酸盐镀锌等)和液温低时不宜采用的工艺(如室温除油工艺、室温磷化工艺).建议最好对液温标明温度使用上下限,并提出液温过高或过低时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表面处理
,
室温
,
镀铜
,
镀锡
,
镀锌
,
除油
,
磷化
詹益腾
,
胡明
,
李伟善
,
田志斌
,
邓正平
,
黄启明
,
莫烨强
电镀与涂饰
介绍了SF-522型低泡型氯化钾镀锌(第三代氯化钾镀锌)工艺,与国外某低泡型氯化钾镀锌进行对比.探讨了镀液成分、工艺条件和不同杂质对镀锌层性能的影响,并说明了镀液维护要点.各项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SF-522氯化钾镀锌液低泡,可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允许电流密度范围广(0.5 ~4.0A/dm2),添加剂消耗量低,生产效率高.镀锌层经三价铬钝化后,其耐中性盐雾腐蚀时间超过经六价铬钝化的氰化物镀锌层.
关键词:
镀锌
,
低泡
,
氯化钾
,
氰化物
,
钝化
,
耐蚀性
,
中性盐雾试验
王胜民
,
赵晓军
,
党建伟
,
何明奕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03
热浸镀锌是钢铁材料户外长效防护的最佳选择。传统的调整参数、试加合金等“试错法”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故全面、完整的热浸镀锌机理研究已迫在眉睫。针对我国批量热浸镀锌产量大、重经验轻理论、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特点,从镀层的形成机理、镀层的合金化机理、锌浴液态特征等方面综述分析了批量热浸镀锌工艺理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指出了基体和锌浴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合金元素添加的可预测性、浸镀后表面粘附锌液层的结晶、锌浴液态特征等研究的重要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热浸镀锌机理:加强基材离开锌浴至冷却结晶结束这一阶段镀层组织结构的演变研究;在研究镀层合金化机理的同时,注重合金化镀层的应用推广,尤其是加强低合金高强钢的热浸镀锌研究;重视并加强锌浴表面张力、流动性、结晶特性的液态特征研究和数据积累;在形层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艺参数进行镀层的预设计及镀层预控制研究。
关键词:
批量热浸镀锌
,
热浸镀锌
,
镀锌
,
镀锌层
,
形层机理
,
合金镀层
,
锌浴